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典文明研究中心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苏格拉底    色诺芬    哲学    《李尔王》    莎士比亚    

研究学科:哲学类    

被引量:22H指数:2北大核心: 19 CSSCI: 21 RDFYBKZL: 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莎士比亚的王者之书——《李尔王》初探
1
《北大法律评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典文明研究中心 娄林  出版年:2013
我们通常以为,《李尔王》开篇,李尔王设置的“爱的审判”场景显示出他的年老昏聩,但我们通过文本的细致阅读会发现,他其实具有非常明确的政治意图——虽然考狄利娅令这个意图落空。这个悲剧清晰地呈现了继承人教育这个与政治共同体的未...
关键词:《李尔王》 自然  美德 政治秩序
哈姆雷特的血气
2
《浙江学刊》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典文明研究中心 罗峰  出版年:2010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名称:<哈姆雷特>与古今之争;项目编号:10XNH092)
《哈姆雷特》一剧展现了莎士比亚对血气的丰富理解。克劳狄斯弑君篡位的恶行,激起哈姆雷特匡扶正义的血气。然而,由于血气本身的含混性,以及哈姆雷特王子没有节制自己的义愤,致使他在寻求正义的过程中,其道德义愤一步步失去正当根据。...
关键词:哈姆雷特 血气 含混性  道德义愤  
哲学的马基雅维利主义——重审斯宾诺莎的政治哲学
3
《世界哲学》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典文明研究中心 贺晴川  出版年:2019
斯宾诺莎与马基雅维利的联系,一直是政治哲学史上悬而未决的难题。根据当代"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两种理论路径,斯宾诺莎至少具有两种可能的马基雅维利主义面向:一是斯宾诺莎"理性自由"的哲学,它与推崇"积极自由"的马基雅维利主义有...
关键词:力量  自然  马基雅维利主义  积极自由  国家理性  
经典解释的转向:朱熹的《诗集传》
4
《中国图书评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典文明研究中心 吴小锋  出版年:2009
司马迁有言,“《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倘若如此,《诗》必定立意深远、极高明而道中庸。可是。后来的朱熹却说:“吾闻之,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
关键词:《诗集传》 朱熹  经典解释  《诗》 《国风》  《诗经》 道中庸 司马迁
《李尔王》中的暴风雨、哲学与政治——《李尔王》第三幕略读
5
《政治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典文明研究中心 娄林  出版年:2018
暴风雨这一场是《李尔王》的"中心":不仅是情节中心,也是关系到整部剧作理解的中心。暴风雨是自然界的风暴,也是李尔王的内心风暴,还是政治的暴风雨,同时也是贯穿整部《李尔王》的更为根本的暴风雨:撼动整个西方世界和人类文明的古...
关键词:莎士比亚 《李尔王》 暴风雨 哲学与政治  
《老子想尔注》中的“符契”长生观
6
《江西社会科学》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典文明研究中心 刘娟  出版年:2018
《老子想尔注》作为敦煌新出道经,是近年来老子阐释学研究与早期道教研究的双重热点。天师道借助对《老子》的重新注解,一方面将黄老思想中玄思冥契性的"道"转变为宗教至高"道神""太上老君",另一方面借助道气一体化哲学建立道神与...
关键词:《老子想尔注》 天师道 道神 长生 符契  
苏格拉底与家庭——兼论中西文明比较的一个面相
7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典文明研究中心 彭磊  出版年:202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色诺芬四部苏格拉底作品的译注与研究”(18CZX043)。
西方哲学对家庭的忽视或可追溯至苏格拉底。通过考察柏拉图和色诺芬的相关文本,可以看到苏格拉底有家却不在家中,几乎从未与家人进行哲学对话。苏格拉底还挑战传统家庭伦理,以智慧作为确立家庭中权威的依据,并对传统家庭伦理进行了功利...
关键词:苏格拉底 家庭 柏拉图 色诺芬
维吉尔的罗马重构
8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典文明研究中心 娄林  出版年:2020
“罗马”,无论作为实际的政治存在,还是文学、宗教和哲学表达中的“意象”,在西方思想中都极具重要性。本文以维吉尔《埃涅阿斯纪》中关于罗马形象的史诗叙述为例,试图传达出维吉尔对罗马民族天命的认识,通过战争确定罗马的“无限的统...
关键词:维吉尔 罗马  战争 无限统治权  
尼采论霍布斯的国家学说
9
《浙江学刊》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典文明研究中心 娄林  出版年:2019
表面上,尼采并不在重视哲学史,但事实上他对哲学史上重要的思想和哲人皆有其清晰的判断。本文以看起来极不受尼采重视的霍布斯为例,探察尼采对霍布斯的思想——尤其是他的国家学说——的批判,而这种批判背后更能凸显尼采本人的哲学视野...
关键词:尼采 霍布斯 利维坦 国家学说 哲学
希罗多德笔下的爱欲与礼法
10
《浙江学刊》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典文明研究中心 吴小锋  出版年:2011
希罗多德的《原史》从爱欲与礼法的关系入手,来探究城邦政制的问题,再由城邦之间政制的差异,切入希腊与波斯之间的战争。本文试图阐明,希罗多德的城邦兴衰论,着眼于统治者的爱欲与城邦礼法之间的关系。肆心产生僭政,否定礼法,削弱城...
关键词:爱欲 礼法 僭政  城邦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