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经典解释的转向:朱熹的《诗集传》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吴小锋[1]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典文明研究中心

出  处:《中国图书评论》

年  份:2009

卷  号:32

期  号:7

起止页码:86-9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SSCI、CSSCI_E2008_2009、NSSD、SKJJZZ、核心刊

摘  要:司马迁有言,“《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倘若如此,《诗》必定立意深远、极高明而道中庸。可是。后来的朱熹却说:“吾闻之,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朱熹,《诗集传·序》)倘若如此,至少《诗》中的《风》就谈不上立意深远、极高明而道中庸,不仅如此,历代经师的诗说反倒阻碍了我们欣赏清新淳朴的民歌。朱熹的《诗集传》作为宋儒解《诗》的集大成之作,统治后世七八百年,为什么这位宋代大儒会主张《国风》出于民间说?为什么《诗经》乃至五经,在宋代的地位与解释路向,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年前,见《诗集传》出了新的点校本,这些问题霎时又变得新鲜起来。

关 键 词:《诗集传》 朱熹  经典解释  《诗》 《国风》  《诗经》 道中庸 司马迁

分 类 号:I206.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