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深圳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宋代诗话    美育    身体    康德美学    目的性    

研究学科:哲学类    

被引量:13H指数:2北大核心: 8 CSSCI: 8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身体—主体的自我培育:对身体美育的重新定位
1
《社会科学辑刊》深圳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王晓华  出版年:202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BZW067)。
进入20世纪以来,实践层面的身体美育迅速升格为热门话题,但相应的理论建构却呈现出明显的滞后和摇摆。在身体美学所倡导的身体—主体概念看来:作为审美欣赏和自我塑造的中心,身体同时是美育过程的主体和客体;身体美育是身体—主体自...
关键词:身体—主体  自我培育  身体美育  体育美学 体育伦理学
以身体美学重构生态文化的本体论基础——王晓华教授访谈
2
《鄱阳湖学刊》深圳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王晓华 朱玉川  出版年:2019
深圳大学人文学院王晓华教授自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投身于生态文化的传播和研究工作,在《外国文学评论》《学术月刊》《读书》《天涯》《上海文学》等报刊发表生态散文近百篇和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生态批评》《在现代和后现代...
关键词:王晓华  生态散文 主体间性 生态文化 美学重构  本体论
鲁迅笔下的joy
3
《鲁迅研究月刊》深圳市南山区深圳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曹清华  出版年:2016
一 鲁迅不用英文写作。英词单词joy最早出现在他的译著中。鲁迅译《苦闷的象征》的第一章“创作论”的第二节“创造生活的欲求”,有词组“生的欢喜”及附注的英译“joy of life”。
关键词:鲁迅  《苦闷的象征》 英文写作 创作论
宋代诗话建构经典诗人形象的话语权博弈及路径选择
4
《北京社会科学》深圳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周萌  出版年:2023
建构经典诗人形象是宋代诗话的中心议题之一,意在确立堪与唐诗分庭抗礼的宋诗面目,总结行之有效的宋诗路径。然而,因党争立场与个体经验的差异,熙宁派与元祐派虽偶有共谋,但话语权的博弈仍是主轴,由是形成各自的理论场。从主流观念来...
关键词:宋代诗话 经典诗人  形象建构  话语权博弈  
从完善性理论到认识能力游戏说——重析鲍姆嘉通美学与康德美学之间的学术联系
5
《美育学刊》深圳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陈海静  出版年:2020
鲍姆嘉通的美学思想是由前康德美学向康德美学过渡的一个中间形态。他提出的完善性理论既残留着旧美学的某些遗痕,同时也蕴蓄着诸多合理性创见。从知识谱系演变的线索来看,这些创见与康德美学中的某些重要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长期...
关键词:鲍姆嘉通  康德  完善性  合目的性  认识能力  
美育仍是这个时代的迫切任务——《美育辞典》评介
6
《美与时代(美学)(下)》深圳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张木荣  出版年:2019
著名学者彭立勋和陈鼎如、汤文进先生共同主编的大型工具书《美育辞典》新近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100多万字和近2000个条目,内容涵盖"美学原理""美育理论""美育实践""各类艺术与美育"和"美育思想史"五大类。从现实...
关键词:美育 《美育辞典》  评介  
抵抗战士缘何“死无葬身之地”?——对萨特《死无葬身之地》剧名意义的探讨
7
《外国语言文学》深圳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李克  出版年:2017
戏剧之名具有画龙点睛、揭示主题的重要功能。《死无葬身之地》剧名意义何在,表达了什么内涵?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本文认为,萨特在其存在主义哲学设定的境遇下塑造人物,构思情节,提炼主题。通过舞台表现,戏剧对选择和自由等存在主义的...
关键词:死无葬身之地  自由  存在  目的  
身体范畴与生态批评的理论前景
8
《鄱阳湖学刊》深圳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王晓华  出版年:20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体论美学视野中的西方身体艺术研究”(17BZW067)
虽然生态批评发展至今已经有40余年的历史,但始终没有确立属于自己的基本范畴,因而未能建立起成熟的理论框架。根据对生态学概念和相应知识型的研究,身体范畴可以成为生态批评的逻辑起点,可以牵连起生态批评的理论架构,身体范畴的引...
关键词:身体学  身体范畴  生态批评 理论建构  
实体、学问与美育——蔡元培的教育理想
9
《惠州学院学报》深圳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曹清华  出版年:2023
蔡元培基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的划分,把教育分作两大类,其中一类为隶属于政治的教育,另一类为超越政治的教育。蔡元培认为,教育家应该有着超越现世幸福的目的,因而全神贯注于实体世界,追求美育主义与世界观主义的教育。蔡元培列举科...
关键词:蔡元培  教育 实体  学问 美育
康德美学来源研究中的调和论及其理论误区
10
《美与时代(美学)(下)》深圳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陈海静  出版年:2019
康德的美学思想是在继承和革新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对此,学术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康德美学是对欧洲大陆理性主义美学与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相互"调和"的一个结果.这一结论并不切当.首先,今人所谓的"理性主义美学"仍包含...
关键词:康德美学 调和论  完善性  合目的性  合规律性  审美愉悦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