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东南大学法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法益    刑法    法律    人工智能    司法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自动化类    社会学类    哲学类    建筑类    

被引量:18,736H指数:66北大核心: 1,319 CSSCI: 1,459 CSCD: 11 RDFYBKZL: 84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3,1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积极预防性刑法观的中国实践发展--以《刑法修正案(十一)》为视角的分析
1
《比较法研究》东南大学法学院 刘艳红  出版年:2021
东南大学2020年中央基本业务费课题“中国人权法治保障体系研究”(2242020S30046);东南大学反腐败法治研究中心暨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成果。
《刑法修正案(十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问题,严密刑事法网打击违法犯罪,对于维护风险社会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刑法修正案(十一)》进行结构化分析可知,整部修正案就是积极预防性刑法观的立法实践,其具体体现:在刑事实...
关键词:《刑法修正案(十一)》  积极预防性刑法观  集体法益  犯罪化 重刑化
象征性立法对刑法功能的损害——二十年来中国刑事立法总评
2
《政治与法律》东南大学法学院 刘艳红  出版年:2017
受全球化风险社会影响,我国二十年来刑事立法为了应对日益突发的各类风险,也进行了一定数量的象征性立法。为了回应国民的"体感治安",民众的安心感成为晚近以来恐怖犯罪、网络犯罪、环境犯罪等新型风险犯罪的立法理由。象征性立法因过...
关键词:风险犯罪  安全  象征性立法  刑法功能
我国应该停止犯罪化的刑事立法
3
《法学》东南大学法学院 刘艳红  出版年:2011
司法部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中西刑法文化和定罪制度比较研究"(项目编号:08SFB2024)的阶段性成果
从1979年第一部刑法典颁布至今,我国刑事立法已在犯罪化的道路上行进了三十余年。现行刑法典及八部刑法修正案均是犯罪化的有效成果。重刑轻民的中国法律传统在当今社会以对刑法的过度迷信与依赖、以不断设立新罪的方式变相地表现出来...
关键词:停止  犯罪化 刑事立法
人工智能法学研究的反智化批判
4
《东方法学》东南大学法学院 刘艳红  出版年:2019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大数据与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7ZDA131);东南大学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研究基地暨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东南大学2019年中央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大数据时代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展开”(项目批准号:2242019S10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人工智能技术热潮的再度兴起,使得人工智能法学研究空前繁盛,但当前研究出现了违反人类智力常识的反智化现象.概念附会现象严重,不少成果只是基于'AI+法律'的任意性组合,'泛人工智能化'研究正在产生大量学术泡沫;制造人工智能...
关键词:人工智能法学  反智化  法教义学
人性民法与物性刑法的融合发展
5
《中国社会科学》东南大学法学院 刘艳红  出版年:2020
东南大学2020年中央基本业务费课题“中国人权法治保障体系研究”(2242020S30046)资助成果。
人性民法与物性刑法相生相成,两者都是整体法秩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民法总则为引领的民法典,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并充满人性关怀,是为人性民法。刑法作为有形或无形的犯罪打击工具,具备物性或工具主义的形而上学本质特征,是为物...
关键词:人性民法  物性刑法  民法典编纂 人文化成 强化保障  
裁量基准的正当性问题研究
6
《中国法学》东南大学法学院 周佑勇  出版年:2007
"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现代法治背景下,伴随着行政裁量治理转型而大量涌现的裁量基准.日益成为一种普遍的行政法现象和创新的行政自治制度。考察裁量基准的正当性基础。除了其本身具有限定裁量范围、防止"同案异判"而有损个案正义的内在功能之外,直接源于西...
关键词:行政裁量 裁量基准 行政规则 正当性  
网络犯罪帮助行为正犯化之批判
7
《法商研究》东南大学法学院 刘艳红  出版年:2016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00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5YJA820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九)》]第29条修改了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原第287条的规定,新增了第287条之二,从而增加了一个新的罪名: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关键词:帮助行为  帮助犯 刑法分则 网络提供商  可罚性 刑法总则 行为规定  入罪  资助恐怖活动罪 犯罪化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法益:个人法益及新型权利之确证——以《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为视角之分析
8
《中国刑事法杂志》东南大学法学院 、东南大学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研究基地暨东南大学反腐败法治研究中心 刘艳红  出版年:2019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诉讼全流程的一体化便民服务技术及装备研究”(2018YFC0830200)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大数据与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研究”(17ZDA131)阶段性成果;江苏高校“青蓝工程”暨东南大学2019年中央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大数据时代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展开”(2242019S10003)资助成果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保护法益在刑法学界存在着个人法益说与超个人法益说,之所以存在如此截然不同的两种立场,盖因学界对该罪究竟是自然犯还是法定犯的分歧所致。根据该罪前置法的规定以及刑法对该罪的定位分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某...
关键词:《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  《民法总则》  个人法益 超个人法益  隐私权  新型权利 个人信息权
“风险刑法”理论不能动摇刑法谦抑主义
9
《法商研究》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艳红  出版年:2011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资助项目(08SFB2024)
晚近以来,"风险社会"和"风险刑法"日益成为学者们谈论的热门话题,与其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大量涌现。但是,对于什么是"风险社会"、什么是"风险刑法",特别是对于什么是"风险社会"和"风险刑法"中的"风险"以及"风险刑法"与传...
关键词:刑法谦抑主义 风险社会  社会风险  经济刑法 环境刑法 保护法益 刑法理论 抽象化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风险规制困境及其化解:以ChatGPT的规制为视角
10
《比较法研究》东南大学法学院;东南大学人权研究院 毕文轩  出版年:2023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企业数据合理使用的边界及其制度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2CFX0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产生,在极大地提升人们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在相关领域带来了诸多法律风险。这种风险具体表现为:数据使用风险、生成内容滥用风险、算法滥用风险以及其他风险。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初步具备了有关...
关键词:生成式人工智能  风险规制 ChatGPT  敏捷型治理  试验性监管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