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法益:个人法益及新型权利之确证——以《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为视角之分析    

The Legal Interest of Crime of Infringing on Citizens’ Personal Information:The Demonstration of Personal Legal Interest and New Righ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艳红[1]

Liu Yanhong

机构地区:[1]东南大学法学院 、东南大学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研究基地暨东南大学反腐败法治研究中心

出  处:《中国刑事法杂志》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诉讼全流程的一体化便民服务技术及装备研究”(2018YFC0830200)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大数据与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研究”(17ZDA131)阶段性成果;江苏高校“青蓝工程”暨东南大学2019年中央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大数据时代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展开”(2242019S10003)资助成果

年  份:2019

卷  号:0

期  号:5

起止页码:19-3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SCI、CSSCI2019_2020、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保护法益在刑法学界存在着个人法益说与超个人法益说,之所以存在如此截然不同的两种立场,盖因学界对该罪究竟是自然犯还是法定犯的分歧所致。根据该罪前置法的规定以及刑法对该罪的定位分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某种程度上的“自然犯的法定犯化”,但其根本性质仍是自然犯,而不是欠缺法益侵害性或者侵害抽象法益的法定犯。为此,本罪法益应该坚守个人法益立场而抛弃超个人法益说。本罪具体保护的个人法益,不是以隐私权为代表的传统个人权利而是在网络信息时代作为新型权利的个人信息权。个人信息权是一项含有隐私权内容但又超越隐私权的权利,它是兼有精神性权利与物质性权利的综合权利;以之作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保护法益,更能体现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全面有效保护,并因应网络科技时代公民信息权利保障之诉求。

关 键 词:《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  《民法总则》  个人法益 超个人法益  隐私权  新型权利 个人信息权

分 类 号:D92[法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