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积极预防性刑法观的中国实践发展--以《刑法修正案(十一)》为视角的分析    

The Development in the Practice of Positive Preventive Criminal Law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mendment Ⅺ to the Criminal Law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艳红[1]

Liu Yanhong

机构地区:[1]东南大学法学院

出  处:《比较法研究》

基  金:东南大学2020年中央基本业务费课题“中国人权法治保障体系研究”(2242020S30046);东南大学反腐败法治研究中心暨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成果。

年  份:2021

卷  号:35

期  号:1

起止页码:62-7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SCI、CSSCI2021_2022、NSSD、RCCSE、RWSKHX、核心刊

摘  要:《刑法修正案(十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问题,严密刑事法网打击违法犯罪,对于维护风险社会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刑法修正案(十一)》进行结构化分析可知,整部修正案就是积极预防性刑法观的立法实践,其具体体现:在刑事实体领域,通过对新型行为的犯罪化强化对侵犯集体法益的犯罪治理;在刑事制裁领域,通过提升法定刑加大处罚力度。《刑法修正案(十一)》的积极预防性刑法观值得反思。刑事立法在将集体法益纳入刑法保护体系时应遵循法益侵害实质化与宪法比例原则,避免因集体法益的抽象化与入罪标准的降低而导致法益保护原则的虚空。刑法应避免成为单纯的社会控制手段,应当重返以自由和人权为核心的刑法,防止积极预防性刑法观演变为激进式刑法观。

关 键 词:《刑法修正案(十一)》  积极预防性刑法观  集体法益  犯罪化 重刑化

分 类 号:D924.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