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儒家    文学    牟宗三    儒学    良知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260H指数:9北大核心: 36 CSSCI: 50 RDFYBKZL: 7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儒家、康德与德行伦理学
1
《哲学研究》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李明辉  出版年:2012
近年来英语世界出现了一股藉西方的“德行伦理学”(VirtueEthics)①诠释儒家伦理学之风潮,例如万百安的《早期中国哲学中的德行伦理学与结果论》(见VanNorden)、余纪元的《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见Yu;...
关键词:伦理学 德行 儒家 亚里士多德 康德  2009年  英语世界 中国哲学
先秦儒家身体观中的两个功能性概念
2
《文史哲》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黄俊杰  出版年:2009
儒家主张认知活动有其身体之基础,身体深受社会文化价值所渗透,而且功能性概念正是构成儒家身体哲学的重要支柱。儒家强调"自我"是意志之方向的决定者,肯定"自我"是自由的主体,而且肯定规范源于主体之意志。"化"和"养"是儒家身...
关键词:身体哲学 孔子 孟子  荀子 “化”  “养”  
朱子对“道心”、“人心”的诠释
3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李明辉  出版年:2008
朱子特别重视伪《古文尚书.大禹谟》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之语,视之为"虞廷十六字心传",并且在《中庸章句.序》中对"道心"、"人心"提出完整的诠释,为宋代的道统论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根据自己的义理学系...
关键词:道统 道心 人心 人欲 朱熹  禁欲主义 严格主义  
阳明与阳明后学的“良知”概念——从耿宁《论王阳明“良知”概念的演变及其双义性》谈起
4
《哲学分析》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林月惠  出版年:2014
著名的瑞士现象学家耿宁(Iso Kern,1937—),以现象学的进路,理解并诠释阳明与阳明后学的"良知"概念,有其洞见。耿宁指出,阳明"良知"概念有前后期的演变,有其双义性,甚至有三个"良知"概念。职是之故,阳明后学对...
关键词:耿宁  王阳明  良知 见闻之知  现象学进路  
现代新儒学发展的轨迹
5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刘述先  出版年:2008
对20年来有关现代新儒学之研究提出省思。个人接纳主流意见所提供的一份15人名单,并综合各家意见提出了"三代四群"的架构。把这一架构与现代新儒家思潮的四波发展配合起来,当可把握到这一思潮的脉动。
关键词:现代新儒学 三代四群  发展轨迹  
耿宁对王阳明良知说的诠释
6
《哲学分析》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李明辉  出版年:2014
耿宁对王阳明的"良知"概念曾提出不同的诠释。在其论文集《心的现象》中,最初他将王阳明的"良知"概括为一种"自知"。接着,耿宁区分王阳明的"良知"概念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涵义:前期的"良知"概念承自孟子关于"良知、良能"与"四...
关键词:耿宁  王阳明  良知 四端  
自我的凝视:白居易的写真诗与对镜诗
7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衣若芬  出版年:2007
文章探讨的是作者书写"看见自我"的视觉经验及其反思。在唐代诗人中,题咏自己的肖像画、书写揽镜自照心情者,以白居易(772~846)的作品最多,至少有十五首。文章即以白居易观看自己的肖像画以及照镜题材的诗作为例,分析诗人从...
关键词:白居易 写真 凝视 镜  唐代
有关“全球伦理与宗教对话”的再反思
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刘述先  出版年:2001
当前全世界对“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问题的深切关注与广泛讨论正方兴未艾。作者针对论者对于全球(世界)伦理“理论不足”与“实际无用”两方面的质疑,作出再反思与回应;并指出未来道德重建的方向,以面对新世纪的挑战。
关键词:全球伦理 宗教 世界伦理 宗教信仰 文化
在镜像自我与符号他者之间:侯孝贤电影的精神分析学观察
9
《文艺研究》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杨小滨  出版年:2014
本文借助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探讨侯孝贤电影诗学的重要面向。论述从侯孝贤的电影中认同自然的自我镜像化过程开始,观察这个过程如何发展到主体的符号化阶段,通过细读侯孝贤电影的各类细节,梳理其间蕴含的符号化过程中的种种辩证关系。...
关键词:侯孝贤 拉康  镜像 他者 怀旧
跨文化批判与当代汉语哲学--晚期福柯研究的方法论反思
10
《学术研究》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 何乏笔  出版年:2008
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探索晚期福柯的研究在当代汉语哲学脉络下的特殊意义。面对兼具批判性与跨文化性的修养哲学如何可能的问题,作者由晚期福柯批判概念的两种向度出发(考古学向度与系谱学向度),来界定跨文化批判的运用范围。在批判的考...
关键词:福柯 美学修养 跨文化哲学 现代性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