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江都市第一中学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教学    课程    语文教学    数学    大课间活动    

研究学科:建筑类    哲学类    自动化类    

被引量:68H指数:3北大核心: 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自主、合作、探究”式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
《文教资料》江都市第一中学 宗桂红  出版年:2007
转变学生学习语文的观念,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联系时代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教师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景,提供自主学习的实践机会。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以人为本”在音乐欣赏中提高学生素质
2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江都市第一中学 王晓燕  出版年:2007
1997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将高中的音乐课定位于音乐欣赏,给高中的音乐教育提供了一个方向,即音乐教学着重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而非单纯地教授音乐知识。音乐欣赏课又是学校音乐教育的...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 学生素质  以人为本 学校音乐教育 普通高级中学  音乐审美能力 艺术欣赏课 教学大纲  
从广播操向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过渡策略
3
《考试周刊》江都市第一中学 徐恒中  出版年:2009
广播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流于形式,组织管理松散且实际效果不大。学生参与的兴趣不浓,不能起到锻炼身体的效果。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变化多样的大课间活动,以增强学生兴趣,达到培养学生...
关键词:大课间活动 广播操 构想  实践  
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模式的优劣
4
《成功》江都市第一中学 蒋崇林  出版年:2011
一、构建新兴的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必须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新兴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主要教学模式。可是,在...
关键词: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综合运用  
浅谈动漫在美术教学中的意义
5
《成功》江苏省江都市第一中学 马莉  出版年:2009
动漫是一种流行于当代的视觉文化现象。动漫的风靡是因为其节奏快,信息量大,贴近生活,少说教而且寓教于乐,符合青少年的审美。由于图象比文字更为一目了然和通俗易懂,随着图象文化的普及,动漫文化以不可抗拒的魅力扩展到了整个社会...
关键词:青少年 图象文化  美术课堂  美术教学
探析母语和外语习得过程中的差异——有效听说教学策略研究
6
《考试周刊》江都市第一中学 王虹  出版年:2008
中学生学习第二语言,外语的刺激量显然在总量和密度上都是难以与儿童学习第一语言时的刺激量相比较,即使是增加课时也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必须设计多种教学策略,增加学生听说和学习语言材料的刺激量。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会自...
关键词:探索和研究  第一语言  第二语言  英语听说教学
知识分类理论在政治课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7
《教育探索》江都市第一中学 胡根发  出版年:2007
课堂教学要优质高效地达到目的,必须以现代知识分类学方面的知识与技术为指导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以对知识的理解、认知结构的形成为核心;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以概念、规则的应用为关键;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设计以内...
关键词:知识分类 政治课教学 教学设计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参与意识
8
《考试周刊》江都市第一中学 刘宇  出版年:2011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现代教育理论摒弃了只注重结论不注重过程的观念,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把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并在这个过程...
关键词:学生素质  培养能力  参与意识  数学教学 现代教育理论 传授知识 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
浅谈实施新课程对中学美术教学的思考
9
《教育教学论坛》江苏省江都市第一中学 潘秀妹  出版年:2009
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美术 素质教育 学生  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10
《成功》江苏省江都市第一中学 田庆凤  出版年:2010
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要大力提倡,更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着手,让民族音乐走进更多人的心中,带动整个社会对民乐的欣赏和学习。
关键词:学生  民族音乐 教学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