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教科部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    研究性学习    心理发展    SCL-90    

研究学科:哲学类    

被引量:39H指数:4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早期安全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1
《柳州师专学报》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科部 陈利鲜  出版年:2001
早期依恋对一个人的一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早期安全依恋对儿童的智力、性格、情绪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以期引起父母及幼教工作者对儿童依恋的关注 ,培养儿童的安全依恋感 ,帮助儿童终生向更好的适应生存方向发展...
关键词:依恋 安全依恋 心理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师专新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
2
《柳州师专学报》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科部 佘少华  出版年:2004
采用SCL - 90对柳州师专 2 0 0 3级全体新生进行测查 ,结果显示 :少数民族地区师专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 7.7% ,他们在强迫、恐怖、精神病性方面因子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 ,而在人际敏感、敌意、偏执因子分方面...
关键词:SCL-90 少数民族地区 师专新生 心理健康
多媒体辅助公共《心理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3
《柳州师专学报》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科部 陈利鲜  出版年:2003
多媒体作为改革传统教学的现代教育手段正被逐渐引入课堂教学并发挥重要的作用,多媒体在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显示出其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应该注意解决存在的问题,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学》 多媒体教学 公共课 高等师范教育
网络时代中学生德育对策探微
4
《柳州师专学报》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科部 陈利鲜  出版年:2002
网络信息的良莠并存 ,给身心处于发展中的中学生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 ,这给中学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认为要抓好网络时代的中学生德育 ,必须在转变德育观念的基础上 ,深入研究 ,积极探索 ,寻找有效对策 。
关键词:网络时代 中学生 德育对策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丧失与自我调适策略
5
《柳州师专学报》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科部 陈利鲜  出版年:2001
影响心理健康的最大因素是人际关系的丧失。本文探讨了大学生主要人际关系的丧失,即家庭悲剧、失恋、同学关系冲突给大学生心理带来的可能伤害,并提出了如何避免或减少伤害的自我调适的策略。
关键词:人际关系 丧失  自我调适
面向新课程的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
6
《柳州师专学报》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科部 陈利鲜  出版年:200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公共教育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公共教育学的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改革教育学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全面提升师范生的教育素质,使培养出来的师范生能胜任新课程的需要。
关键词: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公共教育学
师范院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与构想
7
《柳州师专学报》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科部 佘少华  出版年:2003
研究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不管是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一门课程,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为基础教育输送师资的师范院校应重视研究性学习,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师范院校课堂,本文略谈了师范院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关键词:师范院校 研究性学习 内涵  意义  构想  
提高教师能力,适应课改要求
8
《柳州师专学报》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科部 韦世祯  出版年:2004
新课程的实施,体现我国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模式走向素质教育模式,体现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需要教师转变角色和行为,对教师的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为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课程...
关键词: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教师能力
师范教育要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9
《柳州师专学报》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科部 佘少华  出版年:2003
我国基础教育正在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与建设者,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对师范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新课程的特点、对师范教育提出的挑战,从课程设置、教学方...
关键词:师范教育 课程改革 课程设置 教学方式 教育体制 基础教育 素质教育  
谈西部地区师专生素质培养的几个问题
10
《柳州师专学报》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科部 陈利鲜  出版年:2002
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 ,西部发展的关键还是在于人才的培养。师专生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 ,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下一代人才的质量。
关键词:西部地区  师专生 素质培养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