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翻译    汉学研究    表现手法    《变形记》    荒诞    

研究学科:电子信息类    矿业类    

被引量:22H指数:3北大核心: 3 CSSCI: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变形记》:荒诞与现实的梦幻结合
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陆霞  出版年:2003
其一 ,卡夫卡在作品中习惯用象征、隐喻等表现手法 ,作品往往给读者一种荒诞不经 ,难以理喻的感觉 ,但是从它们挖掘出的真实更让读者触目惊心 ,难以忘却 ;透过《变形记》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荒诞离奇的经历———一觉醒来变...
关键词:《变形记》 象征  荒诞 现实  表现手法 小说 自我投影  
论《红楼梦》德译本“好了歌”中“神仙”一词的翻译
2
《红楼梦学刊》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华少庠  出版年:2010
2009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专题研究项目.外语翻译研究专题之"东方主义视角下的<红楼梦>翻译研究"(;项目编号:SWJTU09ZT41)阶段性成果之一;"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度发展潜力学科项目"资助~~
汉语和德语的语言系统独特的表达方式,使《红楼梦》的德语读者的接受渠道与汉语读者对文本信息的接受渠道大相径庭,这也就决定了《红楼梦》翻译的难度。《红楼梦》中的"神仙"作为一种文化负载词汇的话语符号,其"所指"指涉,无法激活...
关键词:《红楼梦》德译本  神仙 文化负载词汇 翻译策略
“副文本”视阈下的《沫若译诗集》版本探究
3
《郭沫若学刊》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何俊  出版年:2015
四川省教育厅"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科研项目"郭沫若德语译诗补遗研究--兼及德语世界的郭沫若"(编号:GY2014B10)阶段成果之一
翻译家郭沫若在译诗方面建树颇深,《沫若译诗集》是其译诗的集大成者。这部译诗集自上个世纪20年代发行以来,历经了多家出版社的不同版本,其中建文书店版或上海新文艺1953年版尤为珍贵。本文从法国学者热奈特开启、其他学者推进的...
关键词:郭沫若  翻译 沫若译诗集  副文本
诗仙远游:李白诗歌在德国的译介与研究
4
《东方翻译》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张杨  出版年:2017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李白文化研究中心2016年度立项课题"跨文化视阙下李白诗歌的西传研究--以德国和俄国为例"(项目号:LB16-0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跨文化视阈下唐诗在西方的译介与研究"(项目号:15BZW061)的阶段性成果
李白诗歌作为唐诗艺术的高峰,炳耀千古,举世盛名。李白诗歌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其外译则是中外沟通交流的桥梁。李白诗歌在德国的译介与研究是中国文学外译的一个典型代表,至今已有近160年历史。诗仙李白通过译介远游德意志,他的诗学...
关键词:李白诗歌 德国  译介 研究  
歌德的形态学发展观
5
《科学文化评论》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莫光华  出版年:2014
歌德的植物形变论蕴含了关于植物个体形态发育和变异的学说,其核心就是他在研究植物形态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生物形态学思想。其基本概念"形变"后来成为歌德描述自然界一切形态生成与变化过程的专用术语,成为他解读自然界里一切现象的锁...
关键词:歌德  形变 形态学 发展观
霍夫曼作品中的机器人形象
6
《德语人文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唐弦韵  出版年:201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技术时代的德语文学和德语文学中的技术与机器主题研究"(项目编号:15CWW022)的阶段性成果
西方社会从文艺复兴开始,人类原有的对宇宙和自然的观念发生转变,在依然肯定上帝造物主地位的同时,人类开始思考和发掘自身的潜力和创造力。随着医学尤其是解剖学的发展,人对自我身体的构造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而18世纪欧洲出现的...
关键词:霍夫曼  机器人 人的自我理解  
我与《红楼梦》相见恨晚
7
《华西语文学刊》德国弗伦斯堡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东北师范大学图书情报系 奥古斯特·斯拉德克 陆霞(译) 刘璐(译)  出版年:2010
德国弗伦斯堡大学的斯拉德克教授通过库恩译本结识了来自中国的鸿篇巨制《红楼梦》。在本文中,他一方面对库恩译本进行了中肯的评介,并对刚出版的由德国汉学家史华慈和吴漠玎合作翻译的《红楼梦》全译本作了言简意赅的介绍;另一方面,他...
关键词:《红楼梦》 库恩德译本  东西方文化比较
卡夫卡的作品:一个风格独特的世界
8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陆霞  出版年:2004
本文依据《饥饿艺术家》这个短篇小说 ,从艺术家与卡夫卡本人为艺术献身的精神 ,艺术家们对艺术所表现出的“不满意” ,艺术家形象的创意这三个基本角度出发 ,旨在剖析卡夫卡著名的自我投影式写作。通过对卡夫卡短篇《一场常见的混...
关键词:卡夫卡  俄罗斯  《饥饿艺术家》 短篇小说 《一场常见的混乱》  自我投影式手法  图像式  象征风格  
一位斯洛伐克汉学家眼中的郭沫若——评杨玉英的《马立安·高利克的汉学研究》
9
《郭沫若学刊》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何俊  出版年:2016
2014年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科研项目"郭沫若德语译诗补遗研究--兼及德语世界的郭沫若"(编号:GY2014B10);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从郭沫若的德语文学翻译和德语世界的郭沫若看巴蜀学人与德国文化场域的双向关系"(编号15YJC740024)的阶段成果
作为列国汉学史书系的成员,杨玉英的最新专著《马立安·高利克的汉学研究》全面而系统地梳理了这位斯洛伐克汉学家的学术轨迹、成果和思想,堪称一部呈现其包罗万象的汉学研究全景的盘点之作。其中高利克的郭沫若研究涉及思想史、诗歌作品...
关键词:高利克  汉学研究 海外郭沫若  
近代留德作家与翻译家黄贤俊著译述略
10
《华西语文学刊》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何俊  出版年:2016
近代留德学人黄贤俊今日已经渐行渐远地淡出学界视野,其实,作为一名译著并举的学者,他在创作和文学翻译上都取得了较大成就。本文从近代留德学人中的作家群体说开去,探究了黄贤俊民国时期的创作对构建战时重庆文学或陪都文学的意义,展...
关键词:民国时期留德学人  作家 翻译家 黄贤俊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