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大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母题    主题学    佛经故事    《聊斋志异》    还珠楼主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轻工类    

被引量:359H指数:7北大核心: 115 CSSCI: 140 RDFYBKZL: 5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2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还珠楼主武侠小说“神兽坐骑”母题的社会结构功能
1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大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 王立  出版年:2014
辽宁省社科规划项目"世界文学格局中的中国武侠小说母题研究"(L12BZW004);项目负责人:王立
在还珠楼主的武侠小说《蜀山剑侠传》中,初凤降服神兽坐骑,条件有三:一是发现天书所载龙鲛弱点,二是初凤受仙蚌庇护拥有神性,三是初凤和龙鲛的终极目标都是"谋一正果"。"神兽坐骑"与法器是剑仙的身份标志,显示了剑仙的正邪取向、...
关键词:《蜀山剑侠传》 剑仙世界  神兽坐骑  生态伦理  主题学
《聊斋志异》灾荒瘟疫描写的印度渊源及文化意义
2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大连大学 语言文学研究所 王立  出版年:2007
《聊斋志异》对危害人类的灾荒与瘟疫,显示了异乎寻常的关心。蒲松龄写二牛相斗,为水灾象征和预兆,是李冰故事的一个变型或日简化,受印度牛崇拜影响。牛瘟描写,显示了蒲松龄博济众生的同情心。疫鬼认识,还与古代中医学的诊断术有关。...
关键词:《聊斋志异》 灾荒瘟疫  佛经母题  印度文化 中外影响  
“叫化鸡”与“女易牙”:民国武侠小说中食物描写的社会结构功能
3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大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 王立  出版年:2014
2012年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还珠楼主重构外来伦理思想研究"(L12DWW008);2013年度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世界文学格局中的中国武侠小说母题研究"(L12BZW004)
"叫化鸡"是丐侠和丐帮的一个身份标识,吃鸡也是江湖人角色身份的写照,彰显了豪爽义气及其江湖人际关系特点。"女易牙"则是指拥有高超烹饪技术的年轻女性,其貌虽丑但有才智,能像古代名厨那样获得当权者的信任与重用,某种程度上强化...
关键词:民国武侠小说  还珠楼主 美食 社会结构 主题学
民间鬼神信仰力影响下的空间叙事——论《酆都知县》的叙事艺术
4
《学术交流》大连大学人文学部;大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 刘卫英 马彦芳  出版年:201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清代灾荒叙事与御灾民俗想象研究"(20100480227);2009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清代灾荒叙事与民俗想象研究"(L09BZW007)
从"空间叙事"、"外聚焦叙事视角"角度入手,结合民间鬼神信仰心理,能深入了解袁枚《子不语.酆都知县》叙事艺术和文本主旨上的模糊态度,了解作者叙事方法的高超和叙事表现上的缺陷,以及叙事之外怀疑思想的表达;还可以尝试沟通西方...
关键词:袁枚  清代小说 外聚焦叙事视角  空间叙事 鬼神信仰
《聊斋志异·夜叉国》的佛经渊源及中外民族融合内蕴
5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大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 王立 胡瑜  出版年:20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BZW041)
佛经故事中的夜叉,写出了儿子伴随人类父亲与夜叉母亲生活,有了爱美向善之心,逐渐向先进、强势文化靠拢的成长过程。蒲松龄笔下的海外"夜叉",是有等级关系的社会组织。他们能与中原来的徐郎聚处如家人,颇具人性人情。基于"华夷之辨...
关键词:《聊斋志异》  夜叉形象  佛经故事 中外交流  
古典文学中竹意象的神话原型寻秘
6
《大连大学学报》大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立 苏敏  出版年:2006
竹的巨大生命力和潜能,让华夏古人生成了自然崇拜,竹的物种本能呼唤着古人的生命意识,竹成为原始植物崇拜的一个代表。竹与龙,有类似的神秘内蕴与象征功能,两者互可置换,不仅因其长度、形状相似,色彩及功能亦颇相近。竹与中国古人惜...
关键词:竹意象 生命意识 集体无意识
中国古代文史中的女性以智抗暴母题
7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大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 王立 刘畅  出版年:2008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05CYY016)
唐代女性为成功抗暴已开始不择手段,明末社会给女性智勇抗暴提供了频繁表演的舞台。母题叙事的重点,并不在于表现行暴男性多么无赖无耻,而在于表现女性作为弱者,杀敌脱身的大智大勇。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对于女性的期待值一般不高,女性来...
关键词:女性智慧  抗暴 母题 性别文化 主题学
比武招亲——一个带有侠义色彩的江湖规则的人类学依据母题
8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大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 王立  出版年:2006
200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佛经文学与古代小说母题比较研究"子课题(02BZW022)
“成婚考验”是多发性、多重文化意味的叙事母题。今存汉语文本最早一则“比武招亲”故事,来自中古佛经。比武招亲情节性强、易于构成悬念,体现了一般性的民间习俗仪则,还多方面地表现出江湖亚文化伦理精神,有着多样性的认识价值。该母...
关键词:比武招亲  母题 武侠文化 佛经故事 江湖规则  
近十年国内仪式研究现状综述
9
《黄山学院学报》大连大学人文学部;大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 刘卫英 姜娜  出版年:2011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清代灾荒叙事与民俗想象研究"(L09BZW00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清代灾荒叙事与御灾民俗想象研究"(20100480227)
仪式是诸多文化现象的承载体。近十年来国内研究者分别从文化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不同视角进行建设性探究。1.关于仪式与信仰的基本理论研究。(1)仪式的界定及仪式功能的探讨。大致有两个方向:一是对古典神话和仪式的诠释;...
关键词:仪式 田野调查 祈福禳灾  民俗信仰 学术史
明清巨蚌传说的民俗想象与生态美学
10
《东疆学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大连大学人文学部;大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 刘卫英 姜娜  出版年:2011
2010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民国武侠小说生态美学思想研究”,项目批准号:2010LSLktWX-05
明清巨蚌传说中,蚌珠有鲜明稳定的女性性别特征。大蚌对龙夺珠的反抗,属非正统力量"以暴抗暴";巨蚌还带来一些奇异的自然现象,清官往往充当解救蚌精与除蛟治水的角色。巨蚌信仰作为一种生态美学资源,凭借大蚌"受难——解难"的民俗...
关键词:巨蚌  蚌珠  明清传说  民俗想象  生态美学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