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地质矿产部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油气勘探    地质    地震勘探    油气藏    塔里木盆地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矿业类    自动化类    建筑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被引量:14,438H指数:51WOS: 327 EI: 441 北大核心: 930 CSSCI: 22 CSCD: 1,288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5,3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中国重力异常的小波变换与多尺度分析 ( EI收录)
1
《地球物理学报》地质矿产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侯遵泽 杨文采  出版年:199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阐述了小波变换及多尺度分析方法的原理,利用二维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对中国布格重力异常进行了分解,并从其中划分出有意义的剩余异常.模型结果证明方法有效.由于本文方法可以将重力异常分解成各种几何尺度意义下的不同成分,这为重力解...
关键词:重力异常分解  小波变换 多尺度分析 重力异常  
亚洲季风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及其与两极冰盖和区域构造运动的时代耦合性
2
《第四纪研究》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 刘东生 郑绵平 郭正堂  出版年:199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本文基于对我国新生代环境记录的分析,揭示出在早第三纪,气候带大致呈行星风系控制下的东西走向格局。东南部地区在渐新世开始湿润化,显示了东南季风的雏形,可称为雏形季风阶段。中新世中期东南和西南部显著湿润化,标志着东南和西南季...
关键词:亚洲  季风系统 起源  冰盖 区域构造运动  古气候
祁连造山带研究概况——历史、现状及展望
3
《地球科学进展》地质矿产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冯益民  出版年:1997
回顾了祁连造山带的研究历史,对研究现状作了简要的总结。认为在祁连造山带已初步建立起岩石圈结构及动力学模型,划分了板块构造单元,祁连山自震旦纪以来先后出现过大陆裂谷和板块构造两种构造体制及三种不同类型的造山作用(俯冲造山、...
关键词:祁连造山带 岩石圈动力学 构造单元  大陆动力学
源岩吸附烃和天然气轻烃指纹参数的开发和应用
4
《石油实验地质》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中心实验室 胡惕麟 戈葆雄 张义纲 刘斌  出版年:1990
通过源岩吸附烃和天然气轻烃指纹特征的研究,开发并筛选出甲基环己烷指数(MCH)和环烷指数Ⅰ(CA_1),分别作为轻烃指纹中最佳的母质类型参数和成熟度参数。运用轻烃指纹参数指标,可以识别天然气和源岩的母质类型、成熟度等特征...
关键词:源岩吸附烃  天然气 轻烃 指纹参数  
天山两侧前陆冲断系构造样式与前陆盆地演化 ( EI收录)
5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地质系;河北地质学院;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研究所 刘和甫 梁慧社 蔡立国 夏义平 刘立群  出版年:199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9712136)资助
天山造山带呈W形结构,由V形结构的南天山和北天山复合而成。两者具有不同的造山模式。南天山自震旦纪开始张裂,扩展为被动大陆边缘和洋盆,在志留—泥盆纪时俯冲,延续至石炭纪碰撞,旋回时限达400Ma以上,应属威尔逊旋回造山模式...
关键词:造山模式 构造样式 前陆盆地 冲断带 天山  
碳循环与全球岩溶
6
《第四纪研究》地质矿产部岩溶地质研究所 袁道先  出版年:199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从地球系统科学来看,岩溶作用是在碳循环及与其相耦联的水循环、钙循环系统中碳酸盐岩的被溶蚀或沉积,而各种岩溶形态就是这个复杂的循环系统的运动在碳酸盐岩上留下的轨迹。岩溶地球化学及其一系列捕捉碳、水、钙循环的行踪的野外工作方...
关键词:碳循环 岩溶 地球化学 全球变化
现代岩溶学和全球变化研究 ( EI收录)
7
《地学前缘》地质矿产部岩溶地质研究所 袁道先  出版年:199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泛的全球岩溶对比和地球系统科学理论的引入以及研究方法的解决,推动了现代岩溶学的发展,从而显示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性。现代岩溶学的新发展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具有两方面意义:一是岩溶作用在大气温室气体CO2源汇关系中的效应...
关键词:岩溶 地球系统科学 全球变化 碳循环 岩溶记录  
中国东部地壳元素丰度与岩石平均化学组成研究
8
《物探与化探》地质矿产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鄢明才 迟清华 顾铁新 王春书  出版年:1997
迄今我们习用的地壳化学元素丰度和岩石平均化学组成的文献值大多是收集的汇编数据 ,不少微量元素特别是贵金属等难测元素的丰度所依据的样品的代表性和测试质量难以考证 ,其值存在着颇大的不确定度。本研究立足于实测资料 ,在中国东...
关键词:化学元素丰度 地壳 岩石 化学组成
大别山碰撞造山带基本结构 ( EI收录)
9
《科学通报》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地质矿产部第一综合物探大队107队 董树文 孙先如 张勇 黄德志 王刚 戴世坤 于邦存  出版年:1993
碰撞造山带理论和模式已成为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 大别山造山带是我国南北地块的接合带,以其诸多特色,尤其暴露造山带根带极难得的剖面,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地质学家,然而,目前对大别造山带的碰撞过程,造山带结构及深部地质了解甚...
关键词:碰撞造山带 地壳结构 大别山  
郯城-涟水综合地球物理剖面 ( EI收录)
10
《地球物理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矿产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新星石油公司华北局第四物探大队 杨文采 胡振远 程振炎 倪诚昌 白金 方慧  出版年:1999
原地质矿产部资助的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501206
在穿过苏鲁地体的郯城-涟水剖面上进行了深反射地震和大地电磁调查,剖面全长139.5km,取得了高质量记录,一级品记录高达85%。结果表明:(1)苏鲁超高压-高压变质岩片向北西倾斜,表现为高速高阻岩片,并受到强烈的变形,反...
关键词:深反射地震 大地电磁 郯城-涟水剖面  地震勘探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