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多元性    后现代    德国文学    作家    德语文学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81H指数:5北大核心: 6 CSSCI: 8 RDFYBKZL: 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海德格尔翻译思想试论
1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学院德语系 卫茂平  出版年:1999
本文介绍和评析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翻译理论。海德格尔的翻译理论主要反映在他的“阿那克西曼德之箴言”和“什么召唤思?”等文章中。本文着重评述他对翻译的基本看法, 对“翻译”和“转渡”的区分, 关于“跳跃”, “解释”和“倾...
关键词:海德格尔  逐字翻译  解释  跳跃  倾听
作为能指的气味——对聚斯金德《香水》的一种解读
2
《外语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学院;同济大学德国学术中心 谢建文 宋健飞  出版年:2005
与生俱来的气味缺失,深刻影响了《香水》主角的命运与小说叙事的轨迹。而气味的内核——少女的芳泽及其衍生物绝世奇香,同样也作为一种能指,展现出极为丰富的内涵。
关键词:气味 能指  
欧盟轴心:法德关系
3
《国际观察》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学院 肖云上  出版年:2000
从煤钢联营到今天的欧盟,法德起到了发动机的作用,法德轴心成了某种 “联盟中的联盟”。 随着冷战的结束,德国的统一,法德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但两国间利益密不可分,友好合作,推动欧盟政治一体化仍是两国关系的主流。
关键词:法德关系 欧盟 一体化
争论性对话中的连贯
4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 西方语学院 德语系 陈晓春  出版年:2001
本文介绍了德国语言学家Buhl和Hofer在语篇连贯研究中所作出的有益探索,他们采用测试的方法,证实了会话中连贯的形成不仅受到语境环境本身的影响,而且受到人称因素、社会因素和情景因素的影响,在争论性对话中,由于双方对各自...
关键词:主题性对手连贯  衔接手段 焦点对立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文学
5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学院 谢建文  出版年:200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历经百年沧桑 ,影响甚巨 ,也积毁三尺。只是与文学相联系时 ,它开掘俄狄浦斯情结、死欲和白日梦之类 ,以反传统的崭新视角和突入文本无意识层的深度 ,长久地惠及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等。
关键词: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说 文学 俄狄浦斯情结 死欲  白日梦 文学批评 文学创作  文本无意识  
后现代写作之于德国文学
6
《德国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学院德语系 谢建文  出版年:2004
莱斯利·阿·费德勒"为后现代辩护"的即席发言,首次把后现代主义引入德国文学 之中。但费德勒意义上的后现代迅速失去了影响力。最终还是韦尔施咀嚼过来的 多元性,在德国思想讨论中获得了较普遍的认同。后现代写作在德语文学中是否 ...
关键词:后现代 多元性 后现代写作
“我的全部作品是通过德语传播的”——记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凯尔泰斯
7
《中国比较文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学院 上海200083 卫茂平  出版年:2003
“奥斯维辛后再写诗是野蛮的”,这是阿多诺二战后留下的传世名言.的确,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后,谁还能心安理得地呼唤缪司女神、触碰文学语言?但是不,有足够多的作家,无惧淡化世间恐怖之嫌,执着地继续用文学手段,或释放自我,或探究...
关键词:凯尔泰斯 诺贝尔文学奖 匈牙利  获奖经历  作家 生平 《无形的命运》  
德语文学中的奥地利文学
8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学院 丰卫平  出版年:2004
在德语文学中,奥地利文学、德国文学和瑞士文学并存,但奥地利文学自有其独特的发展过程和特征。明白这一点,对理解奥地利作家及解读他们的作品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德语文学 奥地利文学 奥地利历史  奥地利文化  
《茵梦湖》在中国的译介和浪漫主义的胜利
9
《中国比较文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学院 上海200083 卫茂平  出版年:2002
一、<隐媚湖>作为<茵梦湖>的前身 始料未及,谈德国作家施托姆(Theodor Storm,1817-1888)要摘引鲁迅.周瘦鹃译、上海中华书局1917年版<欧美名家短篇小说>,是民国时期外国小说苑中夺目一卉.鲁迅当年...
关键词:鲁迅  译介 短篇小说  文品 周作人  浪漫主义 作家 胜利  中华书局  周瘦鹃
德国文学中的后现代印痕
10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学院 谢建文  出版年:2005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教外司留 [2003] 406)
德国文学界关于后现代的讨论, 缘起于费德勒“为后现代辩护”的即席发言, 而最终被曲折接受和获得较普遍认可的后现代观念, 却是由韦尔施咀嚼过的多元性。德国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 始终未能躲避怀疑的审视, 但确又借由一批作家的...
关键词:德国文学 后现代 多元性 存在和发展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