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柏拉图    孔子    孝道    亲亲互隐    苏格拉底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34H指数:4北大核心: 3 CSSCI: 6 RDFYBKZL: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苏格拉底、柏拉图与孔子的“亲亲互隐”及家庭伦常观
1
《社会科学》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博士后 郭齐勇 陈乔见  出版年:2009
孔子明确主张"亲亲互隐",但它本身即包含有"亲亲互谏"之义。"亲亲互隐"有一定范围,在公共事务领域,孔子又主张"不隐于亲"。"亲亲互隐"不是不要公义是非。孔子只是不鼓励因私人领域中的问题,亲人间相互告发,而主张以宗教伦理...
关键词:苏格拉底 柏拉图 孔子 家庭伦常  孝道 亲亲互隐
在几个哲学问题上冯契对金岳霖的继承、引申和发挥
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东师大人文学院哲学系 丁祯彦  出版年:1995
金岳霖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他在认识论和逻辑理论上有独特的贡献,他的哲学著作是中国哲学现代化历程中的重要标志。冯契先生是金先生的学生,早在大学时代就深受金先生的教诲,解放后又常与金先生讨论哲学问题,正是通过这些讨论...
关键词:冯契  金岳霖 哲学问题 外物  元学 认识论  知识和智慧  实证论 知识论 休谟
1989年以后的欧洲人文思想界
3
《欧洲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童世骏  出版年:1995
1989年以后的欧洲人文思想界童世骏编者按语:1989年以来,始自前苏联和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政治剧变,不仅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冷战政治为主导的国际局势的结束,而且也在欧洲激发了一种人文思想上的新的活跃时期。尽管...
关键词:“认同政治”  民族主义  人文思想 哈贝马斯 普遍主义 欧洲联盟 集体认同  “认同”  知识分子  社会主义  
企业核心能力与客户关系管理的关联研究
4
《经济研究导刊》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胡世蓉  出版年:2006
企业核心战略的重点应放在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和企业能力的培养上,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之源。研究企业核心能力与客户关系管理有关理论,可以得知企业核心能力与客户关系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是殊途同归的。企业技术竞争力应该与...
关键词:企业核心能力 客户关系管理 关联  
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看新闻实践活动中的异化现象及扬弃之路
5
《安徽文学(下半月)》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周露露  出版年:2009
以马克思异化和异化扬弃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新闻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现今新闻活动中存在的很多现象可以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来分析,新闻活动中的异化现象可以导致活动在其中的人的异化,并最终导致社会的异化,对这些异化现象的...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理论 新闻活动 异化现象
先秦儒家“圣王原理”探析——兼论先秦儒家政治与道德的关系
6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沈锦发  出版年:2010
先秦儒家政治是一种德化的政治,由一群道德精英所领导,是一种"内以成圣,外而成王"的圣王政治。先秦儒家政治与道德的关系,可以从"圣王原理"中窥其大纲:从"惟圣者始当王"和"惟圣者始能王",去了解圣王的权利与义务;从"即道德...
关键词:先秦儒家 圣王原理  政教一如  政治 道德
海德格尔与形而上学问题
7
《甘肃社会科学》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何江新  出版年:2011
《是与时》以基础是论解构了以论证性表象的思维方式,那种将世界划分出一片超感性的领域的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什么》继续了生存论—是论分析方法来揭示"无"这一虽位于形而上学之外,但为后者所必须的东西,通过生存体验可以...
关键词:传统形而上学 原初形而上学  所是之整体  论证性表象思维  超越  
一个隐微的回答——翻译何以可能之方法论解读
8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李本书 杨泽树  出版年:2009
基于理解的语言性及其诠释学因素的客观存在,伽达默尔提出了"不可翻译性"之诠释学原则。从佛经翻译到全球境域中的东西互译所显露出的种种翻译死角也局部支持这一结论。伽达默尔本人对《真理与方法》中文翻译的态度变化,不仅状写了可翻...
关键词:诠释学因素  翻译 伽达默尔 隐微  两难  
《论语》中仁乐统一的审美的生命精神
9
《南方论刊》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周露露  出版年:2009
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并非简单的强调道德修养和实践,而是由带有审美性质的"乐"贯穿其中。孔子以"仁者不忧","乐而忘忧"的愉悦情怀去成就"仁",又以仁为君子"乐"的精神前提,两者相得益彰,成就了孔学中仁乐统一的审美的...
关键词:仁  乐  审美 生命精神
天人合一的一种诠释:内化于心中的道
10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 2007彭晓坤  出版年:2007
<正>子贡所言,孔子关于"性与天道"的言说,"不可得而闻也",孔子是真的不言天道,还是天道不是用言语能说明白的?本文所理解的天是自然界,天道是有生命的并且不断创造生命的自然界生生不息之道。生命的创造是有目的的,并且是向着...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