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层合板    结构健康监测    结构损伤识别    本构模型    

研究学科:建筑类    交通运输类    机械类    轻工类    电子信息类    

被引量:390H指数:9WOS: 12 EI: 54 北大核心: 93 CSSCI: 1 CSCD: 8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复合材料层合板壳非线性力学的研究进展 ( EI收录)
1
《力学学报》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暨南大学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刘人怀 薛江红  出版年:20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032005)
复合材料层合板壳是由多种组分材料组合而成.与单一材料的板壳结构相比,它无明确的材料主方向,各层间材料间断和不连续,具有明显的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等新的特点.其失效模式也远比单一材料的情况复杂,具有如基体开裂、脱胶、分层...
关键词:复合材料 层合板壳 非线性力学  
传感器优化布置的有效独立-改进模态应变能方法 ( EI收录)
2
《振动与冲击》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暨南大学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詹杰子 余岭  出版年:20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226;51678278)
针对经典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 -有效独立法(EI)容易丢失能量较大测点的不足,引入新的模态应变能修正EI法,提出有效独立-改进模态应变能法(EI-IMSE)。考虑模态数目的影响,通过空间桁架塔结构数值研究与矩形截面空心铰...
关键词:结构健康监测 模态实验  传感器优化布置 有效独立法  
活态遗产及其保护方法研究综述
3
《城市规划》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广东财经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刘渌璐 孙莹 李洁 张艳玲 王兰  出版年:2022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共建课题(2020GZGJ4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1621023);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2021GZGJ208)。
国际上围绕“活态遗产”的相关理论在不断成熟完善,而国内对于“活态”一词在保护研究中虽运用很多,但概念界定模糊且未产生系统的理论研究。本文先是总结分析了国内活态遗产相关研究成果,然后梳理了国外活态遗产及其保护方法的形成历史...
关键词:活态遗产  活态遗产方法  遗产保护  
基于蚁狮优化算法与迹稀疏正则化的结构损伤识别 ( EI收录)
4
《振动与冲击》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暨南大学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陈承滨 余岭 潘楚东 陈泽鹏  出版年:20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78278;51278226)
针对基于群智能结构损伤识别既有方法的识别精度和抗噪鲁棒性不足问题,提出基于蚁狮优化算法与迹稀疏正则化的方法求解结构损伤识别问题。将结构损伤识别逆问题转化为数学中的约束优化问题,并根据模型修正原理利用结构模态参数定义优化问...
关键词:结构损伤识别(SDD)  蚁狮优化算法(ALO)  迹稀疏正则化  约束优化问题 模型修正
考虑初始条件影响的移动荷载识别稀疏正则化方法 ( EI收录)
5
《振动工程学报》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暨南大学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潘楚东 余岭 刘焕林 骆紫薇  出版年:20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78278;51278226)
利用桥梁实测响应反演桥面移动荷载是桥梁工程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既有移动荷载正则化识别方法没有考虑未知初始条件的影响。针对此问题,基于稀疏正则化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移动荷载识别方法。首先分别采用冗余字典与模态空间描述移动荷载与...
关键词:移动荷载识别 桥梁 初始条件  稀疏正则化  稀疏分解
基于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破坏荷载预测 ( EI收录)
6
《复合材料学报》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陈静芬  出版年:20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502095);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项目(2015A03031030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暨南大学科研培育与创新基金21615306)
在连续损伤力学和塑性力学框架内,建立一个同时考虑塑性效应和损伤累积导致材料属性退化的复合材料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基于最近点投影回映算法,开发本构模型的应变驱动隐式积分算法以更新应力及与解答相关的状态变量,并推导与所开发算...
关键词:复合材料本构模型  渐进失效分析  塑性效应  刚度退化 隐式积分算法
利用少量传感器信息与人工智能的桥梁结构安全监测新方法
7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青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马宏伟 林逸洲 聂振华  出版年:20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472146;11402098);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80401049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1617413)
分析了当前结构安全监测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挑战,提出应发展利用少量传感器信息及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安全监测新方法,来克服现有系统传感器繁多、造价昂贵、海量数据难以处理的问题。介绍了单测点信息的多维相空间方法和单...
关键词:结构安全监测 传感器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基于BOPPPS教学模式+“雨课堂”应用的混合式教学研究——以中国建筑史为例
8
《高教学刊》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李洁 张艳玲 陈全荣  出版年:2022
2020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文化认同和国情理解的建筑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2020-66)阶段性研究成果;2020年暨南大学第二十二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专项“基于传统文化素养培育与转化的中国建筑史教学改革”(JG2020018)阶段性研究成果;2019年暨南大学教育技术“创新工程”第十五批项目“中国建筑史”(JNU-J-CXGC2019024)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探讨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创新。文章借鉴BOPPPS教学模型,结合“雨课堂”智慧教学应用工具,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将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进程进行重新设计,分为引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
关键词:BOPPPS教学模式  雨课堂  混合式教学 中国建筑史教学  
基于剪切非线性三维损伤本构模型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失效强度预测 ( EI收录)
9
《复合材料学报》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杨凤祥 陈静芬 陈善富 刘志明  出版年:20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502095);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项目(2015A03031030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暨南大学科研培育与创新基金)(21615306)。
基于连续损伤力学,建立了同时考虑复合材料剪切非线性效应和损伤累积导致材料属性退化的三维损伤本构模型。模型能够区分纤维损伤、基体损伤和分层损伤不同的失效模式,并定义了相应损伤模式的损伤变量。复合材料层合板层内纤维初始损伤采...
关键词:复合材料本构模型  渐进失效分析  剪切非线性  三维Puck准则  分区抛物线法  刚度退化
联合移动主成分分析与传递熵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 ( EI收录)
10
《振动工程学报》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聂振华 杨卫星 程良彦 马宏伟  出版年:2020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2019B111106001);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804010498);东莞理工学院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创新中心(KCYCXPT2017006);广东省普通高校机器人与智能装备重点实验室(2017KSYS009)。
提出了联合移动主成分分析与传递熵的识别方法进行桥梁结构损伤定位。首先以桥梁跨中位置作为分界点,将安装的传感器分成两等份,构成两部分原始数据矩阵。定义一移动窗口分别同步截取两个数据矩阵,将窗口内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在时...
关键词:损伤识别 桥梁 移动主成分分析  传递熵  移动窗口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