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序方式:
- 中国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
- 1
- 《中国农业科学》中国农科院作物所 曾三省 出版年:1990
- 对1978-1987年中国主要玉米杂交种生产和1984-1988年全国大区区域试验的咨料的分析表明:我国玉米杂交种生产已完全进入单交种时代,国内系×国外系的杂交种面积增加较多,1987年已达到百万亩以上杂交种总面积的65...
- 关键词:玉米 玉米杂交种 种质基础 选育
- 中国玉米栽培研究进展与展望
- 2
- 《中国农业科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扬州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甘肃省农牧厅;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李少昆 赵久然 董树亭 赵明 李潮海 崔彦宏 刘永红 高聚林 薛吉全 王立春 王璞 陆卫平 王俊河 杨祁峰 王子明 出版年:2017
- 国家"973"计划(2015CB1504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30010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
- 玉米是全球也是中国第一大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面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增地减、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突出问题,玉米栽培学科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和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在此重要历史关头,回顾中国玉...
- 关键词:玉米 栽培 科学和技术 历史回顾 发展战略
- 利用 RFLP、SSR、AFLP和 RAPD标记分析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 3
- 《Acta Genetica Sinica》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应用生物技术中心 袁力行 傅骏骅 Warburton M 李新海 张世煌 Khairallah M 刘新芝 彭泽斌 李连城 出版年:2000
-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96-002-02-05-4);国家攀登计划!(PD-XZ-3-2);亚洲玉米生物技术协作网(
- 利用 RFLP、SSR.AFLP和RAPD 4种分子标记方法研究了 15个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对4种标记系统进行比较。在供试材料中筛选到具多态性的RFLP探针酶组合56个,66对SSR引...
- 关键词:玉米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自交系 种质资源
- 中国小麦育种进展与展望
- 4
- 《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CIMMYT中国办事处 何中虎 夏先春 陈新民 庄巧生 出版年:2011
- 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948计划)重大国际合作项目(2006-G2);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6AA100102)资助
- 近10年我国小麦育种研究在3个方面取得新进展:育成一批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周8425B、鲁麦14和普通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在全国小麦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育种技术研究也取得重要进展。但育种工作也存在4个主要问...
- 关键词:育种 分子标记 产量潜力 加工品质 抗病性 普通小麦
- 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夏玉米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
- 5
- 《作物学报》农业部作物栽培与耕作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吕丽华 陶洪斌 夏来坤 张雅杰 赵明 赵久然 王璞 出版年:200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1089);北京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项目
- 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夏播玉米(CF008、郑单958和金海5号)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目的是通过密度调控,构建高效冠层,发挥品种潜力,同时确立不同夏玉米品种高产高效冠层的定量化技术指标。结果表明,3个夏玉米品种均在中或低...
- 关键词:夏玉米 密度 叶面积指数 透光率 净光合速率
- 我国有机肥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 6
- 《土壤肥料》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化肥质检中心;中国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中国农科院国际合作局 黄鸿翔 李书田 李向林 姚杰 曹卫东 王敏 刘荣乐 出版年:2006
- 分析了我国有机肥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我国有机肥的资源丰富,数量持续增长,质量却有所降低,利用率也在下降。有机肥利用技术不适应当前农村的新需求,以及有机肥管理工作不到位,是我国有机肥利用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今后应以秸秆与畜禽粪...
- 关键词:有机肥 现状 发展
- 中国小麦产业发展与科技进步
- 7
- 《农学学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何中虎 庄巧生 程顺和 于振文 赵振东 刘旭 出版年:2018
- 文章总结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小麦生产发展和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的历史进程。小麦生产发展分为4个阶段,即1949—1957年恢复性增长、1958—1978年稳定增长、1979—1999年单产快速增长和2000—201...
- 关键词:小麦 遗传改良 栽培 历史回顾
- 群体密度对玉米茎秆抗倒力学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 8
- 《作物学报》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石河子大学新疆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勾玲 黄建军 张宾 李涛 孙锐 赵明 出版年:2007
- 北京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项目"超级玉米种质创新及中国玉米标准DNA指纹库构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三大作物可持续超高产共性理论与技术模式研究"(2006BAD02A13)
- 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倒伏是玉米增加群体密度的主要限制因素。2005—2006年以茎秆抗倒伏性不同的3个品种(稀植大穗型品种京科519、耐密抗倒型品种登海3719和当地主栽品种农大108)为材料...
- 关键词:玉米 群体密度 抗倒力学 农艺性状
- 中国藜麦产业现状
- 9
- 《作物杂志》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作物学会藜麦分会 任贵兴 杨修仕 么杨 出版年:2015
- 对发展中国家科技援助项目(KY201402023)
- 藜麦是原产于南美洲的一种粮食作物,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我国山西、吉林、青海、甘肃、河北等地开始较大面积地种植藜麦。通过科企结合,初步形成了适合不同生态区域的栽培方法,获得了一批性状稳定的育种材料,认定了藜麦品种...
- 关键词:中国 藜麦产业 栽培育种 生产加工 销售市场
- 玉米病害发生现状与推广品种抗性对未来病害发展的影响
- 10
- 《植物病理学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丹东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王晓鸣 晋齐鸣 石洁 王作英 李晓 出版年:2006
-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4BA509B04)
-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耕作方式改变和新品种推广,我国玉米病害的发生也有所改变。在春玉米区,丝黑穗病仍然持续严重为害,大斑病呈加重趋势;在夏玉米区,局部地区小斑病发生较重,而矮花叶病普遍发生较轻;以往的次要病害已成为重要病害:...
- 关键词:玉米 病害 品种 抗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