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滑坡    青藏高原    地质灾害    地应力测量    地应力    

研究学科:建筑类    自动化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经济学类    矿业类    

被引量:33,034H指数:76WOS: 1,690 EI: 1,152 北大核心: 2,898 CSCD: 3,645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5,9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中国侏罗纪构造变革与燕山运动新诠释 ( EI收录)
1
《地质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董树文 张岳桥 龙长兴 杨振宇 季强 王涛 胡建民 陈宣华  出版年:2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0572120);大陆深俯冲作用(编号1999055);中石化项目<大巴山前陆演化与油气远景>联合资助项目的成果。
随着一系列新构造观察资料和高精度同位素测年数据的累积,加深了对发生在中国东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构造变革事件的认识,对燕山运动的性质、时限和动力学内涵有了新的诠释。中—晚侏罗世初期(165±5Ma)东亚多板块拼贴运动学...
关键词:晚侏罗世 燕山运动 东亚多向汇聚  陆内造山与变形  岩石圈增厚与减薄  
华南早中生代从印支期碰撞构造体系向燕山期俯冲构造体系转换的形变记录 ( EI收录)
2
《地学前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张岳桥 徐先兵 贾东 舒良树  出版年:2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34022)
华南地区中生代动力体制经历了从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但对这种动力体制转换发生的时间和产生的地质效应则存在不同的认识。通过分析华南印支—早燕山构造层(D—J1-2)广泛发育的褶皱构造,识别了早中生代两个世代褶...
关键词:华南地块 叠加褶皱 印支期碰撞褶皱体系  早燕山期俯冲褶皱系统  构造动力体制转换  
燕山运动与东亚构造体制的转变 ( EI收录)
3
《地学前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赵越 徐刚 张拴宏 杨振宇 张岳桥 胡健民  出版年:2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 (4 0 1 32 0 2 0 ) ;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燕山地区中生代陆内造山过程的地质记录"(DKD2 0 0 1 0 0 8)
构造体制转变的本质是动力学体系的转变。东亚构造体制的转变是从一个汇聚碰撞的动力学体系转变为一个活动大陆边缘的动力学体系。其核心问题是古太平洋板块开始向新生的亚洲大陆下俯冲。在这一独特的动力学体系转变过程中 ,产生了陆缘俯...
关键词:燕山运动 东亚  构造体制  动力学体系  火山弧
华北地块北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活动期次、特征及构造背景
4
《岩石矿物学杂志》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张拴宏 赵越 刘建民 胡健民 宋彪 刘健 吴海  出版年:2010
国土资源部百人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调项目1212010711817);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DZLXJK200704)
通过对华北陆块北缘近年来获得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锆石U-Pb及部分39Ar-40Ar测年结果的分析,认为该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期间至少经历了泥盆纪、早石炭世晚期—中二叠世及二叠纪末—三叠纪等3期明显的岩浆作用过程。...
关键词:岩浆活动期次  晚古生代-早中生代  华北地块 大陆边缘  锆石U-PB定年 兴蒙造山带(中亚造山带)  
华南中生代大地构造研究新进展 ( EI收录)
5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 张岳桥 董树文 李建华 崔建军 施炜 苏金宝 李勇  出版年:2012
国家专项"深部探测与实验研究"第八项目第一课题(编号:SinoProbe-08-01)资助
华南地区中生代构造动力体制经历了从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由此产生了强烈的陆内造山作用和岩浆活动,形成了复杂构造组合的晚中生代陆内造山带和火成岩省。本项研究在下列几个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1)通过对雪峰山地区...
关键词:陆内造山 构造应力场 横跨叠加褶皱  中生代大地构造  构造动力体制转换  沅麻盆地 长乐-南澳构造带  华南大陆
燕山地区中生代造山运动及构造演化
6
《地质论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赵越  出版年:1990
燕山地区是东亚中生代地质构造发育的典型地区,是燕山运动的命名地。本文通过重新认识龙门组的沉积性质,并结合其它有关研究和资料,提出了大陆内部陆相环境地区造山运动时期的鉴定标志。依此确立和划分了本区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及其构造...
关键词:燕山  地区  中生代 造山运动 构造  
华南早中生代大地构造过程
7
《中国地质》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徐先兵 张岳桥 贾东 舒良树 王瑞瑞  出版年:2009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资助项目(40634022);国家科技专项(SinoProbe-08)资助
华南地区早中生代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构造动力体制发生了重大的转换。这个时期大地构造过程及其发生的构造动力学背景一直是地学界争议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在系统总结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论述了华南早中生代构造变形样式...
关键词:早中生代 褶皱逆冲推覆构造  岩浆演化序列  构造动力体制转换  华南  
郯庐断裂带中生代构造演化史: 进展与新认识
8
《地质通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张岳桥 董树文  出版年:2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572120)资助。
总结出郯庐断裂带中生代运动学演化的过程与历史,概括为"两大运动时期、五个发展阶段"。第一运动时期对应于三叠纪—早侏罗世早期的"印支运动",以扬子陆块与华北地块之间的拼合和碰撞造山为主导,郯庐断裂带经历了:①转换走滑阶段(...
关键词:郯庐断裂 郯庐断裂系 中生代 基底走滑韧性剪切带  徐淮弧形构造  走滑构造 伸展构造  
华北侏罗纪大地构造:综评与新认识 ( EI收录)
9
《地质学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张岳桥 董树文 赵越 张田  出版年:2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0572120)资助的成果。
论述了华北地区侏罗纪构造变形样式与岩浆活动序列,目的是试图提出一个侏罗纪构造阶段性演化历史的框架。将华北地区侏罗纪的沉积作用、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划分为3个阶段。早侏罗世早期大地构造显著特征是没有岩浆活动(205~191M...
关键词:侏罗纪构造  板内变形 华北  多向挤压  汇聚构造体系  
GIS支持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汶川地震区滑坡易发性评价 ( EI收录)
10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许冲 戴福初 姚鑫 陈剑 涂新斌 孙瑜 王志一  出版年:2009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DZLXJK200906)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Ms8.0级大地震,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灾害。在大约48678km2的区域内,采用震后遥感影像解译并结合野外调查的方法,共解译出48007个滑坡。应用GIS技术,建立了...
关键词:边坡工程 汶川地震 滑坡 层次分析法 易发性评价  GIS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