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资助项目(40634022);国家科技专项(SinoProbe-08)资助
年 份:2009
卷 号:26
期 号:3
起止页码:573-59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华南地区早中生代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构造动力体制发生了重大的转换。这个时期大地构造过程及其发生的构造动力学背景一直是地学界争议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在系统总结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论述了华南早中生代构造变形样式和岩浆活动序列,区分了印支构造事件和早燕山构造事件及其产生的地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印支构造事件发生于中、晚三叠世(245~225Ma),构造运动产生的变形形迹主要表现为近东西向褶皱和冲断-推覆构造以及NE-NNE向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其动力与华南-华北板块沿秦岭—大别造山带的陆-陆碰撞和华南地块南缘古特提斯洋的俯冲增生作用有关。这次挤压构造事件导致华南东部加里东褶皱基底强烈复活,地壳重熔型花岗岩沿十万大山—云开大山—武夷山构造带和雪峰山地区分布。早侏罗世早期(205~190Ma)在华南存在一个岩浆活动沉寂期,早侏罗世晚期(190~180Ma)沿南岭构造带发育具有伸展特征的A型花岗岩和双峰式火山岩。起始于中侏罗世晚期(~170Ma)的早燕山构造事件,在华南形成了宽1300km、NE-NNE向褶皱逆冲构造系统,地壳增厚作用和壳幔相互作用导致了软弱的华夏加里东褶皱基底的再次强烈复活,诱发了强烈的岩浆活动,东南沿海地区火山弧相继出现。这期构造事件记录了东部大洋板块向华南大陆之下低角度俯冲作用过程,并主导了华南晚中生代一系列陆内构造和岩浆活动。
关 键 词:早中生代 褶皱逆冲推覆构造 岩浆演化序列 构造动力体制转换 华南
分 类 号:P542.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