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暗紫贝母    施氮    生物量分配    遮光    青藏高原    

研究学科:生物科学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52H指数:4WOS: 6 北大核心: 10 CSCD: 10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林线附近主要植被类型下土壤非生长季磷素形态
1
《生态学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张林 吴彦 吴宁 孔璐 刘琳 胡红宇  出版年:20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870396;40671181;40971178);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C01A00-11;2006BAC01A00-15);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ZCX2-XB2-0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YW-Z-0959)
采用Hedley磷素分级方法,比较研究了岷江上游林线附近不同植被类型(高寒灌丛草甸、雪山杜鹃灌丛和岷江冷杉林)非生长季0—20cm土壤无机磷和有机磷形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总磷平均含量(857.32mg·kg-1)较...
关键词:磷形态 林线 Hedley磷素分级法  植被类型
无籽刺梨杂交起源:来自分子数据的证据
2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市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植物园 邓亨宁 高信芬 李先源 周洪英  出版年:20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070173;3111010391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KSCX2-EW-J-22;KSCX2-EW-Z-1);贵州省农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黔科合NY字[2010]3030)
为追溯无籽刺梨(Rosa×sterilis S.D.Shi)的物种起源,以该种及同域分布的蔷薇属(Rosa Linn.)14种、2变种和2变型为实验材料,并以小叶金露梅(Potentilla parvifolia Fis...
关键词:无籽刺梨  物种形成 核基因 叶绿体基因 杂交亲本 系统发育树
旱生灌木岷谷木蓝种子的休眠与萌发特征
3
《生态学杂志》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曾璠 冷俐 包维楷 周志琼  出版年:2009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2-XB2-02);西部之光博士资助项目(08C2041100)
岷谷木蓝(Indigofera lenticellata)是横断山区干旱河谷广泛分布的豆科灌木。本文对其种子的休眠与萌发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岷谷木蓝种子具有物理休眠,其萌发困难的原因在于种皮的不透水性;种子的硬实比...
关键词:岷谷木蓝  种子 温度 水分胁迫 发芽
青藏高原东缘过路黄在资源交互斑块性生境中的克隆内资源共享
4
《生态学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绵阳师范学院 陈劲松 刘鹏 刘庆  出版年:2009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资助项目(KZCX2-XB2-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870389)
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过渡带,分别于618m和1800m两个海拔高度上研究匍匐茎克隆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在资源交互斑块性生境中的克隆内资源共享及其对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海拔1800m...
关键词:克隆植物 资源交互斑块性  克隆内分工  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  
遮光和施氮对暗紫贝母形态特征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5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成都师范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郭海霞 徐波 石福孙 吴彦  出版年:2016
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16ZA0366);国家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项目(2013DFR90670)
根据最优分配理论(optimal partitioning theory,OPT),在自然环境中,由于地上和地下资源在空间上的分离,陆生植物需要调整其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分配以平衡对资源的吸收.研究结果显示:在植物地上...
关键词:暗紫贝母 遮光 施氮 生物量分配 形态特征  
青藏高原主要农作物生产潜力及其影响因素
6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日喀则市气象局 王梦溪 格桑卓玛 潘志芬 孙晓铭 伍小刚 潘开文 王学经 刘佳林 金秋雨 郭子安 张林  出版年:2024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303)资助。
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高寒农牧区,其主要作物生产潜力评估对区域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青稞、小麦和油菜为研究对象,基于气候、土壤、海拔、地形、土地利用及社会经济等数据,采用逐级订正模型和方差分解分析方法,对...
关键词:青藏高原 主要农作物 生产潜力  影响因素 气候因子交互作用  
遮光和施氮对暗紫贝母生长和C-N平衡的影响
7
《植物研究》成都师范学院;阿坝师范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郭海霞 徐波 石福孙 吴彦  出版年:2017
为了了解暗紫贝母对资源变化的适应策略,本研究通过田间控制试验,研究了遮光和施氮对暗紫贝母生物量、生物量分配,以及叶、根C、N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和施氮处理后,暗紫贝母生物量均减少;遮光下叶片的生物量分配相对增加,叶...
关键词:暗紫贝母 遮光 施氮 生物量分配 C-N平衡  
七种木蓝属植物的染色体研究
8
《植物科学学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郑霞 高信芬 徐波 涂卫国  出版年:2011
本文采用根尖压片法对豆科(Leguminosae)木蓝属(IndigoferaL.)植物的7个种:多花木蓝(Indigofera amblyantha Craib)、河北木蓝(I.bungeana Walp.)、滇木蓝(...
关键词:木蓝属  染色体数目 核型
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生存现状及保护策略研究进展
9
《山地学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杜文志 常訸 刘庆华 尹春英 薛联芳  出版年:2024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科技项目(ZS-KJHB-20220014)。
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具有生态、经济和美学价值,是川西干旱河谷地区的维持生态平衡的主力植物物种之一。了解岷江柏生存现状并制定相应保护策略刻不容缓。本文采用文献检索与综合分...
关键词:岷江柏  致危因素 保护策略  
青藏高原农田生态系统与粮食安全科学考察研究专题进展(二)
10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潘开文 王学经 唐亚伟 沈裕虎 张林 潘志芬  出版年:2024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303)资助。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具有重要的生态、战略和发展意义,但其农业发展面临低温、干旱和土壤退化等挑战.本文阐述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三生态系统与生态安全专题三“农田生态系统与粮食安全”的科学考察背景、...
关键词:青藏高原 农田生态系统 粮食安全 生态功能 气候变化 生产潜力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