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民法典 《民法典》 侵权责任 人格权 侵权责任法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自动化类 社会学类 交通运输类 生物科学类
被引量:17,475H指数:73北大核心: 618 CSSCI: 660 RDFYBKZL: 52
-
排序方式:
- 隐私权概念的再界定
- 1
- 《法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王利明 出版年:2012
- 隐私权在我国虽然已经得到广泛承认,但是关于其边界等问题仍然存在争议,需要继续研究。隐私权固然存在宪法上的基础,但是主要属于民事权利的范畴。它的具体属性应当是具体人格权而非一般人格权,而且应当在我国未来的《人格权法》中得到...
- 关键词:隐私权 民事权利 具体人格权
- 个人信息:法益抑或民事权利——对《民法总则》第111条规定的“个人信息”之解读
- 2
- 《法学论坛》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杨立新 出版年:2018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科研课题"编纂我国民法典的重大问题研究"(15JJD820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民法总则》第111条规定的"个人信息",规定的究竟是法益抑或权利,在学者中有不同的解读。对于在法律中规定对某种民事利益进行保护,又没有写明为权利的,应当根据该民事利益的独立性以及与其他民事利益之间的界限是否清晰、在实践...
- 关键词:民法总则 个人信息 保护 法益 权利
- 被遗忘权的中国本土化及法律适用
- 3
- 《法律适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北京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杨立新 韩煦 出版年:2015
- 欧盟法院通过对"谷歌诉冈萨雷斯被遗忘权案"的判决,正式确立了被遗忘权的概念。作为适用于网络信息领域保护个人信息的一项权利,被遗忘权为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保护提供了法律途径。我国作为世界上网络用户最多的国家,应当借鉴欧美法...
- 关键词:被遗忘权 隐私权 个人信息权 网络信息保护 侵权责任
- 论反垄断法的重构:应对数字经济的挑战
- 4
- 《中国法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未来法治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杨东 出版年:2020
- 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研究”(项目批准号:20ZDAO49)的阶段性成果。
- 从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大爆炸"到数字经济时代的"交易大爆炸"的转型过程中,数字经济平台利用其数据和算法等的综合能力、激发数据生产要素潜力的同时,也对基于工业经济的反垄断法带来基础理论和规制体系的挑战。需基于平台、数据、算...
- 关键词:隐私保护 相关市场 相对优势地位 必要设施原则 监管科技
- 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路径
- 5
- 《中国法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杨东 出版年:2015
- 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安全主要问题立法研究>(项目批准号:14ZDC021)部分成果
- 互联网金融对金融风险结构的创新,在缔造以金融消费者为中心的竞争型融资市场的同时,也让金融消费者在金融风险分散与利用中首当其冲。符合市场理性、回归金融本质的交易结构变革,引发了实现金融消费者风险吸收能力与金融资产风险匹配的...
-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金融消费者 金融风险
-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下农地产权结构的法律逻辑
- 6
- 《法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人员 高圣平 出版年:2014
-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的理论探索与制度设计”(13JZD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以厘清农地产权的结构为前提。在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不变的前提下,农地产权的结构以集体土地所有权为基础。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对农地的利用关系在法律上应当表达为物权关系,以达到"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
-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土地承包经营权 农地产权 农地流转 农地转让
- 后让与担保:一个正在形成的习惯法担保物权
- 7
- 《中国法学》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杨立新 出版年:2013
- 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以商品房买卖合同为借贷合同进行担保的新型担保形式,是一种正在形成的习惯法上的非典型担保物权。这种新型担保物权与让与担保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过程基本一致。应当确认这种习惯法上的非典型担保物权,并对其进行...
- 关键词:后让与担保 让与担保 非典型担保物权
- 民法上的利益位阶及其考量
- 8
- 《法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王利明 出版年:2014
- 笔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法学方法论与中国民商法研究"(项目编号:13&ZD150)的阶段性成果
- 利益位阶是解决民事权益冲突的途径。确立利益位阶的规则,可以包括权利优于利益、公共利益优于个体财产利益、人格利益优于财产利益、生命健康权优于一般人格权等规则。在确定具体利益位阶时,如果法有规定,司法者应尊重立法者做出的价值...
- 关键词:利益冲突 利益位阶价值选择 利益平衡 实践调和
- 和而不同:隐私权与个人信息的规则界分和适用
- 9
- 《法学评论》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王利明 出版年:2021
- 国家社科重点规划项目“人格权保护立法研究”(项目批准号:18ZDA143)的阶段性成果
- 从比较法的经验来看,个人信息和隐私的界分一直不明确,导致两者之间的权利保护规则的区分并不清晰,我国《民法典·人格权编》分别规定了隐私权与个人信息保护,并且规定了在两者发生重复情形下应优先适用隐私规则,但因为个人信息和隐私...
- 关键词:《民法典》 隐私权 个人信息 规则界分
- 法治:良法与善治
- 10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王利明 出版年:2015
- 法治是良法与善治的有机结合,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良法应当反映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反映公平、正义等价值追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同时,应当反映国情、社情、民情,具备科学、合理的体系。善治是法治的目标,善治包括民...
- 关键词:法治 良法 善治 法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