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黄淮学院社会管理系社会科学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高校    大学生    合并高校    文化    佛教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被引量:479H指数:11北大核心: 56 CSSCI: 34 RDFYBKZL: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1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黄淮学院社会科学系 牛耀堂  出版年:2009
全球金融危机直接冲击着大学生就业市场,使毕业生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金融危机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挑战,造成大学毕业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但同时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面对金融危机,高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继续深化教育...
关键词:金融危机 大学生就业 影响  对策  
浅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2
《教育探索》黄淮学院社会科学系 彭秀兰  出版年:2011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0YJA710041)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是指在提高大学生生态意识和文明素质的基础上,使之自觉遵循生态系统原理,积极改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人与自我的关系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性的培养活动。它对于实现大学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完善学生个...
关键词:高校 生态文明教育 意义:途径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策略思考
3
《安徽农业科学》黄淮学院社会科学系 羊守森  出版年:2008
2006年河南省社科联重点调研课题基金资助项目;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SKL-2006-1603)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当前开展农村文化工作最科学、最有效的平台,也是农村公共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准确把握政府公共文化职能,改进政府行政方式是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前提;制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建立农村公共...
关键词:农村 公共文化 建设  
大学生科学素养和对科学技术态度的调查与分析
4
《黑龙江高教研究》黄淮学院社科系 王冰  出版年:200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现代迷信’现象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05JD710022)的阶段性成果
通过对部分高校大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状况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科学素养水平明显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但存在高新科学技术知识了解较少、科学精神的理解和科学方法的掌握不足、伪科学及封建迷信活动的分析判断能力不强等缺陷。培养大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大学生 科学素养  调查  
导向和激励: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5
《河南社会科学》黄淮学院社会科学系 朱大锋  出版年:2010
新的国家奖助学金制度是对大中专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新课程、新教材"。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对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公平正义教育、感恩教育和责任教育等方面。做好国...
关键词:国家奖助学金 思想政治教育 大中专生
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
6
《天中学刊》黄淮学院社会科学系 张静  出版年:2010
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作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性与共性相结合,做到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兼顾、统筹规划,分科实施、以评促改、注重实效,以高校一线教师为改革的主体,以启发式教学为核心,实现从教给学生知...
关键词:高校 课堂教学方法 改革策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回顾
7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黄淮学院社会科学系 张书义  出版年:2009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类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1980年批准建立的职业大学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雏形;1985年实行初中毕业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高职办学模式的有益探索;1996年"三改一补"发展高职...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发展  回顾  
高校法律教育的改革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8
《黑龙江高教研究》黄淮学院社科系 赵丽  出版年:2007
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应当着手培育青年大学生们的法律意识。因为法律意识的构建是一个不断延续的实践过程,不仅需要有潜移性熏陶的优良法治环境,还需要有制度化的法律知识积累和法律意识生成途径,更需要有科学有效的法制教育实现机制等等。
关键词:高校 法制教育 法律素养 法律意识
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建构特征
9
《中国成人教育》黄淮学院社科系 王冰  出版年:2008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有别于社会整体文化和其他文化现象的组织文化,从文化学的角度向人们揭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相对于社会文化大系统来说,它既具有社会文化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个性。当前,对于什么...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 建构特征  社会文化 教育与文化  组织文化 文化现象 整体文化 学校教育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影响力及增强途径
10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黄淮学院社会科学系 刘双  出版年:200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不仅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而且还极大地左右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增强自身的人格影响力,首要的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其次要加大情感投入,同时要做到言行一致。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人格影响力 增强途径  高校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