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日语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中文    心理分析    文化结构    日本语言    外语学习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110H指数:6北大核心: 17 CSSCI: 16 RDFYBKZL: 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日本语言文化结构的心理分析——从“ウチ”“ソト”的对比模式出发
1
《日语学习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日语系 杜勤  出版年:2001
一引言 长期以来,外语教学中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之间一直被划上了等号,传统式的外语教学偏重于以音韵、语法、词汇为中心的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语言中文化内涵的传授.
关键词:外语教学  “ゥチ”  日本语 语言能力  语言文化 词汇  语法  忽略  音韵 传统  
日语专业初级阶段听力教学的可能性
2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日语系 尹松  出版年:2008
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基金"有关听力策略的实证性研究"(项目号44026740)成果
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听力是最难提高的技能之一。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日语专业初级阶段听力教学的重要性与可行性。首先强调听力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介绍二语习得理论从理论层面论证日语专业初级阶段听力教学的...
关键词:听力教学 日语专业 二语习得理论 基本技能  听力过程 听说读写 外语学习 教学研究  
芥川龙之介小说《竹林中》的叙述学研究
3
《日本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日语系 陈叶斐  出版年:2003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 小说 《竹林中》 叙述学 文学评论
“和文汉读法”与翻译方法论
4
《中国翻译》华东师范大学日语系 高宁  出版年:2002
本文在肯定“和文汉读法”历史作用的前提下,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它进行新的梳理,指出并分析了它给我国的日汉翻译以及日语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日语 汉语 读音 翻译方法
试论中日教科书里的日本二战小说——从文学批评的历史把握谈起
5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日语系 高宁 韩小龙  出版年:2003
中日两国教科书里的日本二战小说在历史认识上所存在的偏差和作为教材所起到的负面作用值得注意。在日本,它们对青年一代二战史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中国则导致对日本二战小说的误读,影响了从历史层面对日本侵华战争的总体把握...
关键词:日本二战小说  文学批评 中国  日本  教科书 历史  误读
日本语言文化结构的心理分析──从“ウチ”“ソト”的对比模式出发
6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日语系 杜勤  出版年:2001
日语中的某些表现方法与常规的语、句法自相矛盾,甚至存在逻辑上的谬误,从而一直形成日语教学的一大盲点。“ウチ”(内)与“ソト”(外)的对比意识高屋建瓴地贯穿于所有日本文化特征中,为我们解析日本人精神结构、日本社会结构乃至日...
关键词:"ウチ"  "ソト"  对比模式  表现心理  文化特征 社会结构 日语  文化结构 日本人  精神结构  语言结构
终助词“ね”与“ょ”的性格特色
7
《日语学习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日语系 刘杰  出版年:2002
「ね」和「よ」这两个终助词都出现于近代以后,用于日常对话之中,而且是比较随便的场合,多见于亲人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女性在使用时,还经常与「の」「わ」重迭,形成「のね」「わね」「のよ」「わよ」的形式.关于终助词「ね」...
关键词:终助词 性格 日常对话  同事之间 “の”  解释  
日本战争责任论的当下与今后课题——从战争“记忆”继承观点出发
8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日本明治大学文学系;和平教育登户研究所资料馆;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日语系 山田朗 李彬 万健  出版年:2017
时间推进到远离"二战"结束的现在,日本普通民众对于战争责任的认知正经历着由战争体验者"战争责任"向非体验者"战争责任"的转变,而这一转变将直接影响人们对那段历史的认知。本文从战争"记忆"与战争责任的相关研究出发,以战争·...
关键词:战争“记忆”的继承  战争责任论  历史修正主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慧勤、罗新璋采访录
9
《国外外语教学》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日语系 黄珺亮  出版年:2004
本文以访谈的形式记述了国内著名翻译家高慧勤和著名翻译家、翻译理论家罗新璋的部分重要翻译理念和观点。高慧勤老师强调了“信”在翻译理论中的重要地位,指出过硬的中文功底对于外文翻译的重大意义,主张优秀的译者亦能“赋予”作者风格...
关键词:翻译理论 强调  译者 外文 语言 发表  中文 老师  重要地位  采访  
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中国叙事”再考
10
《浙江学刊》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日语系 潘世圣  出版年:2012
"人力车夫"和"城市街景",是《满韩处处》与《支那游记》之"中国叙事"的典型场景,其中对"污浊""混沌""无秩序"等负面元素的描述颇为醒目。不少文献资料证明,此种"中国像"并非特殊的个人记忆,而是东洋"他者"的某种共同记...
关键词:夏目漱石 芥川龙之介 “中国叙事”  写实与暴力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