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数字艺术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动画创作    零和博弈    文化创造    人工智能    主题内容    

研究学科:自动化类    电子信息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13H指数:3北大核心: 4 CSSCI: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跨越零和博弈:论人工智能对动画创作的革新与挑战
1
《电影评介》常州工学院;北京大学数字艺术系 王毅 王伟  出版年:2018
江苏高校文化创意协同创新中心研究项目(A1-5001-15-015)成果
可预期的未来,在行将对人类生存与发展产生深远意义的发明中,没有一项如人工智能这般备受世人瞩目,人类物质与文化创造的各个领域,人工智能都将如潮般地渗透进来。
关键词:人工智能 动画创作 零和博弈 革新  人类生存  文化创造
色彩的控制与调整——关于动画创作中色彩的综合对比
2
《美苑》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数字艺术系 李维红  出版年:2009
色彩不仅使我们感知客观万物,还能使我们表达主观世界,创造出新的视觉景象。影视动画与一般影视作品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动画属于美术范畴,主要运用形与色来展示运动的画面,叙述情节、烘托气氛、塑造形象,直观、外在地表达主题内容。影视...
关键词:色彩表现  动画创作 对比  影视动画 主观世界 影视作品 塑造形象  主题内容
幻想世界观与影视动漫创作
3
《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北京大学数字艺术系 王凌轩  出版年:2009
幻想世界观是一个前期创作概念,这一概念渗透在众多热门影视,动漫,游戏作品的创作过程当中,却鲜有人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归纳。幻想世界观伴随着创作空间与风格的拓展而诞生,规定了幻想作品中整个世界的面貌和规则,对作品的创新和文...
关键词:幻想世界观  幻想题材  创作  
宫崎骏的成功之道
4
《文艺争鸣》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数字艺术系 李南 孙旭  出版年:201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2010年度一般项目"中国动画的主要缺失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0YJA760028);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动漫研究中心项目(编号:20111108);西南民族大学2011年研究生学位点建设项目(编号:2011XWD-S0504)成果
一、主角为13岁至16岁少年的转变宫崎骏独立执导了九部动画:《风之谷》《天空之城》《魔女宅急便》《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红猪》《哈尔的移动城堡》《龙猫》《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其中7部以女性为主角,仅有两部《红猪》《悬崖...
关键词:宫崎骏 《悬崖上的金鱼公主》 成功之道 《魔女宅急便》 《千与千寻》 《天空之城》 《红猪》  女性题材  
惠安女的地方性色彩在动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
5
第十四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 2008林一 王伟  出版年:2008
以福建闽南地区的惠安女为案例。分析惠安女独特服饰特征,研究了产生色彩的生理原因及生理作用引发的心理效果和象征意义。提出运用地方性色彩元素的手法增强动画感染力的创作理念,试图通过强化地方色彩渲染在动画中发挥艺术作用。在描绘...
关键词:惠安女服饰  地方性色彩  色彩基调
动画教育应为“低幼化”局面负责
6
《美术观察》北京大学数字艺术系 可人  出版年:2010
中国动画的"低幼化"倾向,的确是一个无法令人回避的现实。在我看来,个中原因固然复杂多样,但专业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绝对责无旁贷。本世纪初,由于国家大力倡导发展动漫产业,从国内各大艺术院校到各大综合高校的艺术学院,都纷纷开办"...
关键词:动画教育 "低幼化"  艺术 创作能力  
中国主题故事原创动画电影系列片概念创意设计(三)
7
《大众电视(理论)》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数字艺术系 王伟  出版年:2009
红山文明悠悠5000年隐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是赤峰红山村人一次意外的发现,才让我们有幸去触摸那曾经的过往,去感知散发在泥土里先人们的气息,并将这淹没的文明得以发掘和延续。
关键词:创意设计 动画电影 原创 故事 中国  文明
李维红
8
《中国美术馆》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数字艺术系 李维红  出版年:2009
在自然生活中,水纹的变化极其丰富,平静、流动、奔涌的水纹各不相同.如果再加上环境.光线、色调的不同,真可谓变化无穷。画家的可贵之处往往是在别人司空见惯中发现并创造出新意。我不想用特殊技法或特殊材料去画水.相反,工笔画的勾...
关键词:李维  特殊材料  理想境界 工笔画 多样性 形式感 写实 浪漫
数字改变艺术,数字改变教育——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数字艺术教育理念
9
《计算机教育》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数字艺术设计系 王强  出版年:2006
20年前,对于我们来说,设备完全被排除在艺术领域之外,连摄影是否属于艺术都曾引起不小争议。而现在,艺术家选择以高科技为工具,其挑剔程度与科学家不相上下;而一些科学家也开始对高科技制造的美学效果产生兴趣,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
关键词:数字艺术 教育理念 北京大学  微电子 美学效果 高科技  科学家 艺术家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