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蚌埠学院淮河文化研究中心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淮河文化    高校    民俗    国君    淮河流域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60H指数:4WOS: 1 北大核心: 11 CSSCI: 11 CSCD: 1 RDFYBKZL: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在兴趣小组中培养学习能力的探索
1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蚌埠学院淮河文化兴趣小组;蚌埠学院淮河文化研究中心 杨业丰 朱光耀 邓士成 段学朋  出版年:2011
蚌埠学院2010年教育教学研究项目(JYWY1012)的研究成果
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主导着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仍以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严重抑制了我们大学生的主体性、合作意思和探索精神.虽然许多教育工作者对学习理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取得...
关键词:高校 兴趣小组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研究性学习
基于双墩刻画符号的中国文字起源内在机制研究
2
《华夏考古》蚌埠学院淮河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吕春瑾 王吉怀  出版年:2018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支助,项目号15YJCZH103
象思维的发展是文字萌发的内在动力,文字的起源始于文的出现,经衍象孳形的过程,最终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双墩刻画符号是七千多年前先民取象比类,刻画成文的珍贵记录。双墩刻画符号未必记录语言,尚处于文的阶段,而不是字的阶段,其中...
关键词:双墩刻画符号  中国文字起源内在机制  衍象孳彤  
论民间艺术表演场域的要素与特征——以孔尚任《平阳竹枝词》为分析文本
3
《学术界》蚌埠学院淮河文化研究中心 陈德琥  出版年:2016
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花鼓灯艺术表演场域研究"(编号:14YJA760001);2016年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国内外访学研修重点项目"(编号:gxfx ZD2016282)的成果之一
表演场域的要素与特征分析是科学定性民间艺术表演风格、文化特质进而对其合理归类的重要依据。孔尚任《平阳竹枝词》(凤阳少女踏春阳)表演场域即以建构主体的自主性、空间形构的开放性、精神指向的共荣性、艺术风格的飘逸性等有别于黄河...
关键词:民间艺术 表演场域  要素  特征  《平阳竹枝词》(凤阳少女踏春阳)  
试论淮河流域民间音乐的流变特点
4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合肥学院;蚌埠学院淮河文化研究中心 曹红星 李清  出版年:201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编号:11YJC760039)阶段性成果
由于淮河流域处在我国南北过渡的特殊地理位置,其文化有着鲜明的过渡、融合、兼容、传承等特点,因此该流域的民间音乐流变特点当亦如此。
关键词:淮河流域 民间音乐 过渡  融合  
朱元璋与元末明初文风嬗变
5
《北方论丛》蚌埠学院淮河文化研究中心 陈昌云  出版年:2013
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朱元璋文学创作与文坛影响研究>(编号:AHSKF09-10D27);蚌埠学院院重点课题(编号:bbxyhhwh2012A02)阶段性成果
明初文学,界于元末文学与盛明文学之间,作为过渡阶段,有着重教化而轻审美的特征,但其文学理论和创作都有一定历史贡献。开国帝王朱元璋在元末明初的文风嬗变中起到重要作用。他通过以儒治国、倡导质朴文风、改造士人精神风貌和自身创作...
关键词:朱元璋  元末明初 文风嬗变  
皖北民俗旅游发展的几点对策
6
《长治学院学报》蚌埠学院淮河文化研究中心;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 谢政伟 胡飞 王怀平 王建  出版年:2011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皖北地区民俗旅游发展研究>(2011SK485);淮河文化研究中心研究项目(BBXYHHWH2010C05)
皖北地区历史文化厚重,民俗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发展空间广阔。要扭转皖北民俗旅游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各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要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及宣传推介力度;要树立品牌意识、努力打造精品;要扩大游客的参...
关键词:皖北  民俗旅游 问题  对策  
在高校普及淮河文化的实践与思考——以蚌埠学院为例
7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蚌埠学院;蚌埠学院淮河文化研究中心;不详 邓士成 朱光耀 杨业丰  出版年:2011
蚌埠学院教育教学项目(jywy1012)
文化是时代精神的凝结,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等特点。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分析,文化本体性价值是指导实践,其精髓是提升人的精神意识和教人为善的理念。概述了淮河文化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蚌埠学院以兴趣引导为切入点,优化文化发展传播路径、...
关键词:淮河文化 高等教育 兴趣  实践教学
演艺类文化遗产民俗型传承场域的当代建构——以安徽省蚌埠市冯嘴子村民俗活动传承花鼓灯为例
8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蚌埠学院淮河文化研究中心 陈德琥  出版年:2016
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花鼓灯艺术表演场域研究"(项目编号:14YJA760001);2016年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国内外访学研修重点项目"(项目编号:gxfx ZD2016282)
在农耕文化背景下,演艺类文化遗产经历了"咒语多变成颂歌"的演替历程,并藉民俗仪式出场路向得以长足的发展,民俗型表演场域即成为演艺类文化遗产自由衍生、自然传承的基本空间。因此,建构当代民俗型传承场域是演艺类文化遗产源头性、...
关键词:演艺类文化遗产  民俗型传承场域  自然传衍  花鼓灯
元后期西域诗人的江南情怀
9
《北方论丛》蚌埠学院淮河文化研究中心 陈昌云  出版年:2011
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编号:AHSKF09-10D27)阶段性成果
元后期西域诗人多有或仕或隐江南的生活经历,江南的秀丽风光、悠久历史、丰富物产以及雅逸文化带给异族文人强烈的人生感受,他们用诗歌书写江南,传承文化。元后期西域诗人深厚的江南文化情怀折射出当时汉文化对异族文化的高度浸润,彰显...
关键词:元  西域  江南情怀  诗歌
淮河中游地区史前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10
《东南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蚌埠学院淮河文化研究中心 王吉怀 吕春瑾  出版年:2016
淮河中游地区的考古发掘与研究,虽然属于起步晚的区域,但经过近20年的努力,获得了非常可喜的成果,与其他地区相比可以说是后来居上,并在同期文化中的某些领域达到了领先的程度,从而使学术界对这一区域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淮河中游 史前文化 研究现状  研究展望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