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双墩刻画符号的中国文字起源内在机制研究    

The research on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the origin of Chinese characters based on the carved symbols of Shuangdun sit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吕春瑾[1] 王吉怀[2]

机构地区:[1]蚌埠学院淮河文化研究中心,安徽蚌埠市233010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100710

出  处:《华夏考古》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支助,项目号15YJCZH103

年  份:2018

期  号:1

起止页码:103-11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SCI、CSSCI_E2017_2018、RWSKHX、核心刊

摘  要:象思维的发展是文字萌发的内在动力,文字的起源始于文的出现,经衍象孳形的过程,最终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双墩刻画符号是七千多年前先民取象比类,刻画成文的珍贵记录。双墩刻画符号未必记录语言,尚处于文的阶段,而不是字的阶段,其中蕴藏着汉字和易道思想共同的基因——象。由文到字的衍象孳形过程中,指事与象形皆遵从书的共法——象,指事象大类,象形象小类,指事先于象形,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观物取象,即象思维下类的认知,我们称为原象认知。是一种道性认知,中华道性文化即萌蘖于此。

关 键 词:双墩刻画符号  中国文字起源内在机制  衍象孳彤  

分 类 号:K87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