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西藏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中国共产党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自动化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被引量:721H指数:9北大核心: 95 CSSCI: 199 CSCD: 9 RDFYBKZL: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6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感的建构
1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邓新星  出版年:2016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思想精髓研究"(项目编号:14ZDA001)
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程度,事关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大局。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感的核心内容;国家认同抑或民族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感的基本依托;坚持伟大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感  国家认同 民族认同 建构路径  
《共产党宣言》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
2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郗戈  出版年:2018
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项目(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共产党宣言》在政治宣言语境中发展和深化了世界历史理论,分析了世界历史的内在矛盾,将之展开为"双重逻辑"即资本的增殖逻辑与民族国家的权力逻辑。从当代视野看,资本逻辑与民族国家逻辑之间的对抗性,是全球混沌、世界冲突的根源之...
关键词:世界历史 资本逻辑 民族国家逻辑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跨境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
3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崔海亮  出版年:2016
2013年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西藏社会管理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3AGL003);2015年西藏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项目"西藏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阶段成果
"一带一路"沿线涉及许多中国跨境民族,这些跨境民族虽然分属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但文化风俗相同,血脉相连。加强中国跨境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增进跨境民族内部和跨境民族之间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往、交流与交融,用经济文化纽带将中国跨...
关键词:一带一路 跨境民族 中华民族认同 和平跨居
乡村振兴视域下大学生返乡创业实践研究
4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丽  出版年:2022
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西藏民族大学) 2022年招标课题(XT-ZB202225)。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发生较大变革,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明显。大量返乡创业者选择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为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奋进者。其中,大学生作为返乡创业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的群体,...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返乡创业 创新动力 农村产业结构 农业农村发展 创新热情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90后  
高校思政课教学引入“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5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权政  出版年:2017
2016年教育部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16JDSZK120)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利于大学生思维能力与综合能力的锻炼与提升。思政课翻转课堂不能简单照搬理工科课程的具体方式,应该从思政课的内容实际出发,进行符合思政课的具体课堂模式设计。思政课采用翻转课...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思政教学
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6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曹水群  出版年:20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第一次写进党代会报告中,说明党中央高...
关键词:民族交往 中国力量  
新时代背景下加快西藏边境乡村振兴的思考——学习十九大精神的体会
7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藏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王彦智  出版年:2018
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项目"西藏边境县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项目号:16BDJ001);西藏民族大学2011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西藏经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十三对关系)第二阶段研究"子课题--"增强西藏自治区政府简政放权针对性和协同性研究"(项目号:XT-WT201708);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团队"党中央治藏方略研究团队"的阶段性成果
西藏自治区628个边境乡村是边境线的特殊区位与少数民族特别是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重度连片贫困区、重要山口通道、边界纠纷及反蚕食反分裂斗争前沿地带的叠加区域。特殊的情况决定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从治边稳藏战略高度统筹谋划西藏...
关键词:新时代  西藏边境乡村  乡村振兴  边疆稳固  
试论老西藏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当代价值
8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峰  出版年:2015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西藏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项目号:14BKS099);国家民委科研项目"优势视角下民族高校德育研究"(项目号:12XZZ009)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革命的精神财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精神特质,老西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复杂的西藏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品格的集中体现。本文阐述了老西藏精神的科学内涵...
关键词:老西藏精神 科学内涵  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基于《资本论》研究引发的新范式
9
《哲学动态》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郗戈  出版年:2018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资本论>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2XNJ013)的阶段性成果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是为了从理论与实践意义上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我们看到,从青年马克思著作研究向成熟马克思著作研究的"重心转移"现象,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热点更迭,而具有"学科范式转换"的重大意义。自20世纪末以...
关键词:《资本论》研究 范式转换 当代发展  
人口较少民族精准扶贫须走特色经济之路--以西藏人口较少民族门巴族、珞巴族为例
10
《广西民族研究》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国家民委西藏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研究基地;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朱玉福 伍淑花  出版年:2018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西藏人口较少民族精准扶贫研究”(16BMZ077)。
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精准扶贫的实践表明,精准扶贫须走特色经济之路。在国家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帮扶下,西藏自治区的门巴族、珞巴族依托优美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特色浓郁的民族文化资源,走发展特色经济助力精准扶贫之路,精准扶贫取得显...
关键词:人口较少民族 门巴族、珞巴族  精准扶贫  特色经济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