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汉文化    全球史观    史观    历史教育    历史教学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被引量:33H指数:3北大核心: 5 CSSCI: 5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怎样认识10至13世纪中华世界的分裂与再统一
1
《史学月刊》首都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江湄  出版年:2019
从唐王朝名义上统一的最终结束,到元世祖再次统一,10至13世纪是中国再次从分裂走向统一的一个完整的历史周期。从元朝直至今日,对于10至13世纪发生的中华世界的分裂、重组与再造,始终存在着多元立场、多种角度的叙事和建构,存...
关键词:10-13世纪  中华世界  汉文化史观  全球史观 内亚史观  
历史教育人格论的两个重要议题
2
《中学历史教学》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100089 赵亚夫  出版年:2004
成熟的历史教育,以完善人格为最高目标。因为历史是生活的教师。它对学生的作用体现在信仰、观念、精神、智慧和思维能力方面。所以古人讲:“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关键词:人格教育 中学  历史教学 人文素养 素质教育  价值观  教学内容  
“历史与社会”的课程本质是发展学生的行动能力
3
《教育研究与实验》首都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赵亚夫  出版年:2004
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将该课程的性质定位在公民教育上。据此,本文重点剖析了“历史与社会”课程理应明确的基本理念和任务。提出了“学习和领会先进文化”、“提高公民的行动能力”、“满足社会发展要求”、“促进学生的社会性”...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  课程本质 社会行动能力  课程改革 公民教育 初中  社会责任感
蒙森与德国的古典学
4
《史学理论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金寿福  出版年:2015
蒙森曾长期担任普鲁士科学院历史一语言分部主席一职,同时又是柏林大学罗马史教授,在德国罗马史研究领域扮演了承上启下的角色。蒙森不仅在罗马史尤其是罗马法领域进行了许多开拓性和创新性的研究,而且凭借所担任的职务为德国古典学的发...
关键词:蒙森  德国  古典学  罗马史
忻州游邀遗址聚落形态的初步认识
5
《洛阳考古》首都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 吴洋洋  出版年:2015
本文通过对游邀遗址进行聚落形态分析,结合环境考古学方面的材料,来阐释该遗址先秦时期的聚落形态及社会组织结构的演变,并进一步分析其产生这种演变的背景原因。
关键词:游邀遗址  聚落形态 社会结构 自然环境
李丹《理解农民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的案例研究》评介
6
《中国经济史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张天虹  出版年:2009
关键词:中国研究  社会科学哲学 农民 李丹  江苏人民出版社  SCIENCE 评介  案例  
“齐物”世界中的学术、道德、风俗与政治——章太炎的“学术”观念及其对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重释
7
《史学月刊》首都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江湄  出版年:2011
在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过程中,章太炎是倡导求真求是之现代学术观念的重要人物。然而,他一方面自觉超越了兼知行而言之、以成德经世为旨趣的儒学式"学术"观念,另一方面又突破了现代学术以"真理"为职志而独立于"致用"的教义。章太炎...
关键词:章太炎 齐物 学术 道德 政治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