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湖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乡村    中国共产党    中华民族    民族地区    马克思主义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哲学类    社会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被引量:431H指数:12北大核心: 52 CSSCI: 47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理路探析
1
《江汉论坛》湖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邓磊 罗欣  出版年:20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研究”(12XKS022)。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互关联,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有利于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动力机制、保障体制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共有的核心要素,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主要是核心要素的衔接,其衔接理路是:坚持...
关键词: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  动力机制 保障体制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角色危机及其重塑
2
《当代教育科学》湖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邹太龙 康锐 谭平  出版年:2021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武陵山区新生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0GB038);2021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守一而望多: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项目编号:2020551)的研究成果之一。
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应用将教育推进了一个“人机共教”的新时代,置身其中的教师面临着“教师”指谓泛化、知识权威式微、教学经验衰弱和道德形象矮化的角色危机。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革命,教师需要重新塑造自身的角色,成为海量知识的中...
关键词:人工智能时代  教师角色 角色危机  角色重塑
大数据支持下学校德育评价的时代转向及其反拨机制
3
《中国教育学刊》湖北民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湖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邹太龙 刘天琪  出版年:2021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1GB040)研究成果。
现代教育评价总是与一定的技术手段紧密关联,作为一股新兴而强大的技术力量,大数据为新时代学校德育评价变革提供了重要支撑。大数据赋能学校德育评价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提高德育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和深入性,从而构建一个系统而科学...
关键词:大数据 学校德育评价  时代转向  反拨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数字乡村建设路径研究
4
《南方农机》湖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郝栋栋  出版年:2022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层人民政协治理效能提升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20BDJ031)。
数字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的一项重要工程,随着国家数字乡村政策性文件的印发和国家数字乡村建设试点的有效推行,农业发展信息化、农民生活智能化、农村建设网络化整体加速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基于此,笔者从长丰县、...
关键词:乡村振兴  数字乡村 乡村发展 建设路径  
资源与秩序双重维度下的村干部腐败及其治理研究
5
《社会主义研究》湖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徐铜柱  出版年:2020
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村官腐败问题治理法治化研究”(15BDJ016).
有效治理村干部腐败问题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村干部腐败的主要形式包括:在承接国家资源和管理集体资源的过程中呈现出滥用职权、克扣私分、虚报冒领等形式;村干部在治理村级事务和实施村民自治的过程中表现出吃拿卡要、拉票贿选...
关键词:村干部 村干部腐败  腐败形式 腐败治理
新时代民族地区乡村生态振兴的困境与出路
6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湖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民族大学文学院 杨宁 段小曼  出版年:2022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西部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机制研究”(21JZD028)。
生态振兴是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消除区域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途径。当前,民族地区在生产发展、生活提高、生态改善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粗放型发展行为并未完全扭转,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性、累积性、深层次问题尚未得...
关键词:民族地区 生态振兴  生态文明
新时代乡村治理结构现代化:方向与路径
7
《贵州社会科学》湖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宁华宗  出版年:2021
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精准扶贫中农民的道德风险及其防控研究”(19Q120);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层人民政协治理效能提升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20BJ031);湖北民族大学博士基金项目“空间治理: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MY2015B039)。
在新时代,"乡政村治"结构已不能适应乡村现代化转型需要,难以有效供给社会整合力和主体参与治理的行动动力,乡村治理结构与行动离散加剧使乡村治理失效的风险增大。乡村治理结构现代化需要充分把握治理有效的内在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
关键词:乡村建设 治理结构  治理现代化  社区建设
乡村微腐败的异质性表现及其法治化治理之维
8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湖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徐铜柱 张恩  出版年:202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村官’腐败问题治理法治化研究”(15BDJ016)。
乡村廉政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本文基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的2218件村干部腐败案例进行分析后发现:乡村微腐败除了具有腐败的共性特征外,存在经济地理空间和资源流向领域的分异性、腐败主体人员的膨胀性、主体层次...
关键词:村干部 微腐败  基层治理  治理能力现代化  廉政治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
9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妍 洪雁  出版年:2019
湖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研究”(项目编号17ZD07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主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主体因素、中介因素和学生因素。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与可行性的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亲和力  现实问题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10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湖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 向驰 雷鹏  出版年:2024
湖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观研究”(23ZD232);湖北民族大学校内科研项目“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史特点与基本经验研究”(XN232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是推进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推动高校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效途径。学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交往交流交融  育人机制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