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究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彝族    彝文    彝学    黔西北    彝文古籍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自动化类    哲学类    建筑类    

被引量:70H指数:4EI: 2 北大核心: 7 CSSCI: 4 CSCD: 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彝族《指路经》的崇生意识——兼论彝汉“终极关怀”的共融性
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西南大学美术学院;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究院 白伟伟 邱正伦 张德华  出版年:20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南彝族毕摩口传经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7XZJ004);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研究——以对彝族古戏传承为例”(2016fdy11)阶段性成果。
彝文《指路经》作为彝族同胞的“圣经”,其崇生意识最终指向生命永生。这种永生的生命美学观,突出表征为“生”本身就是美。《指路经》之于生命永生的安顿形式原仅指对三魂,尤其是归往祖界之魂的妥善安置,以实现生死两安,后因生产力逐...
关键词:彝族 《指路经》 崇生意识  终极关怀
特色文化产业政策背景下的彝族刺绣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
2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究院 刘云  出版年:2017
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彝学研究中心科研项目"特色文化产业政策背景下的彝族刺绣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项目编号:YXJDY1602
数十年来各地对彝族刺绣的开发在催生一个文化产业的同时,也给其自身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了不少问题。而国家特色文化产业政策的适时出台,正好为彝族刺绣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空间,即通过市场、技术、设计等创新来突...
关键词:文化产业政策 彝族刺绣文化  保护与开发  
基于MSER和CNN的彝文古籍文献的字符检测方法 ( EI收录)
3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究院 陈善雄 韩旭 林小渝 刘云 王明贵  出版年:20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872299);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Xm2016041);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stc2019jcyj-msxm2550);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900010);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XDJK2018B020);重庆市教委科研项目(KJQN201801901)。
彝文古籍中字符的检测是古彝文字符识别的重要基础,检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古彝文识别的精准程度。针对彝文古籍文献版面结构复杂、排版缺乏规范、存在图文混排等情况,提出一种基于最大极值稳定区域(MSER)和卷积神经网络(CNN)...
关键词:彝文古籍 字符检测  二值化 最大极值稳定区域  卷积神经网络
论彝文书法章法中行款的发展转变及其标准
4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究院 王明贵  出版年:2015
贵州省民族古籍研究基地2014年度项目"彝文碑铭纸书文献书法精选研究";项目编号:2014005;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2BZW139;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古代彝族谱牒整理翻译与研究";项目编号:14AMZ002
彝文书写的行款,在古代就已经形成了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格式。近代以后由于受到巨大的历史变革的影响,偶尔有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形式,但不是主流。近年来,多次比较大型的彝文书法展览和出版的彝文书法选集,绝大多数作品都采取了从...
关键词:彝文书法  行款 左书标准  右书纠蔽  
传承核心内容 创新发展模式——凉山彝族自治州火把节“布拖模式”的思考
5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究院 王明贵  出版年:2016
彝族火把节有传统的核心内容,包括祭祀、祈年、驱害和娱乐,这是必需在传承中坚守的。各地过火把节也会有一些区域性差异,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布拖县,阿都高腔、布拖彝族服饰中的银饰和火把节悠久的传承历史,构成了别的地方没有的特色和优...
关键词:彝族火把节 传统内核  创新发展  布拖模式  
夜郎族属新证——从贵州省赫章县可乐出土夜郎时期铜镜新发现铭文译释切入
6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究院;毕节市民族中学;赫章县民族古籍办公室 王明贵 王小丰 龙正清  出版年:2014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BZW139;贵州省民族古籍研究基地2014年度项目"彝文碑铭纸书文献书法精选研究"阶段成果
夜郎至今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谜团,夜郎族属问题是其中的一个核心议题,专家们提出了夷人说,濮人说,僚人说,谢人说,苗人说等多种观点。贵州省赫章县可乐考古发掘出土的战国至西汉即夜郎时期的铜镜上,最新发现了16个古文字,这16个古...
关键词:夜郎铜镜铭文  古彝文 夜郎为彝说  物证
彝族父子连名制谱系研究
7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究院;毕节市民族中学 王明贵 王小丰  出版年:2017
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古代彝族谱牒整理翻译与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AMZ002;贵州省重点支持学科"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中国文学学科"成果
父子联名制谱系在许多民族中存在过,是一种古老的谱系传承方式。彝族的父子联名制谱系与阿拉伯等的父子联名谱有明显区别,与之同时并行的还有彝族的母系谱和独特的家支制度特征。彝族父子连名谱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最长的长达近万年。...
关键词:父子联名制  彝族家谱  历史发展 转变  
一种双判别器GAN的古彝文字符修复方法 ( EI收录)
8
《自动化学报》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工程学院计算机与物联网学院;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究院 陈善雄 朱世宇 熊海灵 赵富佳 王定旺 刘云  出版年:20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6033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BYY171);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19jcyj-msxm2550);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90001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XDJK2018B020);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青年项目(KJQN201801901,KJQN201801902)资助。
在中国,彝文古籍文献日益流失而且损毁严重,由于通晓古彝文的研究人员缺乏,使得古籍恢复工作进展十分缓慢.人工智能在图像文本领域的应用,为古籍文献的自动修复提供可能.本文设计了一种双判别器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
关键词:彝文 生成式对抗网络  深度学习  梯度下降
“扩音”“显像”的美名及污名:媒体聚焦和学术聚议互彰的凉山彝族研究热——基于网络平台文章的舆情关照与数据分析
9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究院;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民族出版社 王明贵 罗焰  出版年:201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珍本彝文史籍<西南彝志>全26卷整理今译与研究"(16XMZ005)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各种热点事件引来媒体对凉山的聚焦,这些如同扩音般的效果放大了社会对凉山彝族的关注。文章探讨了近代以来学术研究对凉山州持续的深入,民主改革及民族调查以来诗歌影视等文艺对凉山叙写影响的不断扩展,这些与媒体的聚焦形成对...
关键词:媒体聚焦 学术聚议  凉山彝族 美名 污名
贵州毕节美食“姑奶”考源
10
《农业考古》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究院;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科研处;贵州省毕节市民族中学 王明贵 王芳 王小丰  出版年:2017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珍本彝文史籍《西南彝志》全26卷整理今译与研究”(项目编号:16XMZ005)
"姑奶"这种美食的名称,源自于贵州彝语,是"荞粥"之意。彝文古籍《西南彝志》等书中专门记载有荞种来历、种植、利用等,荞是代表租税的粮食,荞还代表财富;粮食有尊卑,荞也有谱系。研究彝族关于荞的历史文化,可以补充汉语工具书词...
关键词:贵州毕节  “姑奶”  荞粥  彝文古籍 历史文化 补词条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