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三明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办公室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珍稀食用菌    杏鲍菇    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食用菌    栽培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被引量:20H指数:2北大核心: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食用菌废菌料回填脐橙果园改土试验
1
《食用菌》福建将乐县经作中心;三明市食用菌办;三明市农业局 肖胜刚 刘叶高 王文美 罗玉水 翁垂芳 黄忠英  出版年:2005
关键词:食用菌产业 山地果园 废菌料 试验  改土 回填 脐橙 主导产业  高产优质  有机质含量  
松(杉)木屑栽培香魏蘑等珍稀食用菌研究
2
《三明农业科技》三明市食用菌办;三明市化验站;梅列区食用菌站;将乐县经作中心;永安市食用菌办 刘叶高 王文美 高珠清 王建宝 肖胜刚 张明华 廖光升  出版年:2005
松、杉树木是我国主要的林木树种和工业、农业、建筑以及生活的主要用材。松树(马尾松)屑和杉树屑量多面广,但除少数用作活性炭原料外,大多没有利用,仅作废料处理,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由于松(杉)木屑含有大量的油脂和芳香...
关键词:珍稀食用菌 木屑栽培 香魏蘑 子实体发育 林木树种 废料处理  污染环境  菌丝生长  生产实践  马尾松  活性炭  树木  用材  杉树  松树  
不同pH值对三种珍稀食用菌制袋污染率、菌丝生长及产量、质量的影响
3
《三明农业科技》三明市食用菌办;三明市土肥站;清流下和采育场 刘叶高 王建宝 叶伟建 杨汉唐  出版年:2002
茶薪菇、杏鲍菇和阿魏蘑是我市近几年开发的珍稀食用菌。目前,除茶薪菇可春、秋季栽培外,杏鲍菇和阿魏蘑都在8~9月份接种生产。由于这时气温较高,再加农民生产设施简陋,特别是在人工日生产量较大和拌料、装袋到灭菌时间抓不紧的情况...
关键词:制袋污染率  茶薪菇 杏鲍菇 阿魏蘑 PH值 珍稀食用菌 菌丝生长 产量  质量  
珍稀食用菌袋料栽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
《三明农业科技》三明市食用菌办 刘叶高  出版年:2003
我市目前推广的袋料栽培珍稀食用菌种类有:茶树菇(白茶树菇)、杏鲍菇、阿魏蘑、真姬菇、滑菇、灰树花、姬松茸、鸡腿蘑、长根菇、大杯蕈、鲍鱼菇、白阿魏蘑(白灵菇)、香魏蘑、黄柳菇等。回顾这几年我市推广珍稀食用菌袋料栽培技术过程...
关键词:珍稀食用菌 袋料栽培 栽培料 木屑粒径  配料配方  制袋污染率  出菇温度  覆土  反季节栽培
竹荪粘菌病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技术
5
《三明农业科技》三明市食用菌办;三明市真菌研究所 刘叶高 林汝楷  出版年:2002
今年我市泰宁县龙安乡等地农民春季种植的竹荪受到一种粘菌严重危害。如菇农寥君应种植的4亩竹荪被粘菌危害的面积达30%多,损失极大。为有效防治该病害,我们对这种粘菌的危害症状与发病因素及防治技术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症状 病因 竹荪 粘菌病 防治  
食用菌应成为三明市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6
《三明农业科技》三明市食用菌办 刘叶高  出版年:2004
我市是福建省欠发达的内陆山区市,农业农村经济比较落后,但丰富的森林、土地、劳力等资源是我市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巨大财富。因此认为,发展食用菌生产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的最佳切人点,食用菌生产应成为市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食用菌...
关键词:食用菌生产 三明市  支柱产业  产业带 龙头企业  品牌战略  
杏鲍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7
全国第六届食用菌学术研讨会 2001刘叶高 王建宝 叶伟建 李日长 潘秀清 林武长 廖晖 江彦强  出版年:2001
本人详介制作杏鲍菇的原辅材料的选择与处理;菌种选择与季节安排;培养基的配制与工艺流程;消毒接种与菌丝培养;出菇管理与采收加工.
关键词:杏鲍菇 栽培技术 菌种选择 菌丝培养
缓和林菌矛盾之我见
8
《三明农业科技》三明市食用菌办;三明市土肥站 刘叶高 叶伟建  出版年:2004
三明市是食用菌生产重点市。食用菌生产的发展为我市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食用菌生产发展的同时,林菌矛盾也较为突出。为有效缓和林菌矛盾,促进我市食用菌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作者提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三明市  食用菌 栽培 品种  效益  资源消耗 节能灭菌设备  
杏鲍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9
全国第6届食用菌学术研讨会 2001刘叶高 王建宝 叶伟建 李日长 潘秀清 林武长 廖晖 江彦强  出版年:2001
本人详介制作杏鲍菇的原辅材料的选择与处理;菌种选择与季节安排;培养基的配制与工艺流程;消毒接种与菌丝培养;出菇管理与采收加工。
关键词:杏鲍菇 栽培 技术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