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三明学院中文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邓肃    散文    小说    异形词    客家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哲学类    建筑类    生物科学类    

被引量:240H指数:6北大核心: 18 CSSCI: 19 RDFYBKZL: 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
1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三明学院中文系 邓天杰 陈煦娟  出版年:2010
饮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人不但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中国美食,而且还把"吃"作为不可替代的一种生活享受乃至生活的艺术。中国的饮食文化是由中国民族文化的积淀而形成的,潜在地含蕴着大量的哲学因素,这就使得中国古代...
关键词:饮食文化 哲学思想 中国文化
《东池诗集》与陈忱的生平事迹
2
《文学遗产》三明学院中文系 陈会明  出版年:2004
关键词:《东池诗集》  陈忱  生平事迹 《水浒后传》 遗民诗人 中国  文学研究
闽中、闽北方言的分音词
3
《三明学院学报》三明学院中文系 邓享璋  出版年:2006
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A04138S;JA03141S)
分析闽中、闽北方言分音词的特征,分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拟声词和扩展形式六类列出分音词词表。
关键词:闽中方言 闽北方言 分音词 特征  词表
应用型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征与人才培养定位问题
4
《三明学院学报》三明学院中文系 柳传堆  出版年:2011
三明学院教改项目(W0602/Q)
应用型本科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建设有两大特征:一是学科呈梯形结构,即学科基础平台深厚但并不刻意追求高尖端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二是不取研究型大学的狭义的"文学"概念,而取广义的"文学"概念。由于应用型大学汉语言文学的专...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科建设 人才定位  
浅谈苏轼的咏茶诗词
5
《三明学院学报》三明学院中文系 金文凯  出版年:2006
苏轼十分爱茶,他与茶结缘终生,几乎到了嗜之成癖的地步。他还自觉地引茶入诗、入词、入文。在苏轼的咏茶诗词里,茶是优裕闲适生活的标志,是困顿仕途中的安慰,是真挚深厚友谊的纽带,亦是创作灵感兴会的媒介。苏轼的咏茶诗词还是反映民...
关键词:苏轼  咏茶诗词  茶文化
论三明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6
《三明学院学报》三明学院中文系 黄晓珍  出版年:2011
三明学院科研基金项目(A0906/Q)
文化是旅游的重要资源,同时旅游又有利于彰显文化。既保留古中原遗风,又融合各地文化特色的客家文化,在旅游开发中具有很高的体验价值、观赏价值、教育价值和科研价值。作为客家祖域的三明,拥有丰富的客家文化,是发展三明旅游业的重要...
关键词:三明  客家文化 旅游资源
曹文轩成长小说女性形象刍议
7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三明学院中文系 林琳  出版年:2008
曹文轩的成长小说展现了男性少年的成长历程,小说塑造了众多富有个性的男性少年形象。而女性也成为这一类小说中不可或缺的形象,这些女性具有美丽、善良等特有的品质,这些品质使作品中的女性呈现出类型化、概念化的特征,小说中的女性仅...
关键词:曹文轩  成长小说 女性形象 男权观念
论客家文化构成的多元性
8
《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三明学院中文系 蔡登秋  出版年:2004
客家是华夏汉族一个民系,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客家文化的形成经历了近千年历史,其文化的构成主体是古中原文化,途中汲取了江淮文化的养分,进而与聚居地的闽粤赣三角边地的少数民族(畲、苗和瑶族)文化相互激荡...
关键词:客家文化 文化构成 多元性 古中原文化  江淮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 河洛文化
孙犁小说农村青年女性群像研究
9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三明学院中文系 陈桐  出版年:2008
孙犁笔下的农村青年女性形象,有少女和青年媳妇两种身份类型。孙犁对农村青年女性形象塑造的偏爱,源于他一生所受的女性影响和丰富的情感经历以及由此形成的"女性崇拜"思想。
关键词:孙犁小说 青年女性 女性崇拜
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新解——以《示众》为主要视点
10
《三明学院学报》三明学院中文系 柳传堆  出版年:2008
在《呐喊》和《彷徨》中,特别是《示众,》鲁迅确实是从启蒙主义角度来写"看客"的。鲁迅笔下的看客一般都是以无名"庸众"的形象出现的。现在我们的问题是:鲁迅眼中的"看客"形象到底是文学想象还是一种理性分析?如果是文学想象,那...
关键词:鲁迅  《示众》 看客 过客 启蒙主义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