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凯里学院人文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清代    苗族    清水江文书    侗族    清水江流域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哲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轻工类    

被引量:764H指数:11北大核心: 143 CSSCI: 11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8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近五十年来清水江文书的发现与研究
1
《中国史研究动态》凯里学院人文学院 吴才茂  出版年:2014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协商与日常:清代以降贵州天柱苗;侗族地区民间契约文书的调查与研究"(10YJC770098);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11&ZD096);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清代黔东南苗族妇女的婚姻与生活研究"(12CZS059)的资助
20世纪20年代王国维《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现之学问》(《王国维文集》第四卷,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176页)曾指出:“古来新学问之起,大都由于新发见之赐。”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二编...
关键词:清水江  文书 20世纪  王国维  陈寅恪 第四卷  三十年  出版社  
论乡村振兴主体的缺失与回归
2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凯里学院人文学院;凯里学院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中心 罗康智 郑茂刚  出版年:2018
2018年度凯里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专项课题<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特色生态路径研究>(课题号:XZX1811)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问题应运而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了解决上述"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旗帜鲜明的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顶层设计之下,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都从各...
关键词:乡村振兴  主体  缺失与回归  
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3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凯里学院人文学院;Department of Sociology 麻勇恒  出版年:2017
苗族侗族文化传承与协同发展创新中心2016年专项课题(项目编号:XTWT1605);清华大学自主科研文科项目(项目编号:2015THZWZD03);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神判约束对苗族乡村社会道德秩序的强化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6GH21)阶段性成果"
城镇化中的乡村移民搬迁与劳力转移,使村落"空壳化"逐渐成为中国贫困地区乡村社会的普遍现实。使得传统村落文化生态在经济力量的无声强制下,难以回归传统农业的秩序安排中,文化遗产的衰减式传承成为村落文化传承的真实状态。面对这样...
关键词:村落空壳化  文化遗产 衰减式传承  乡市化  
清代清水江流域的“民治”与“法治”——以契约文书为中心
4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凯里学院人文学院 吴才茂  出版年:2013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协商与日常:清代以降贵州天柱苗;侗族地区民间契约文书的调查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C770098)的研究成果之一
明清时代的清水江流域,存在着广泛而有利于以理讲与鸣神来解决纠纷的社会基础,"民治"色彩非常浓厚。然而,中央王朝势力的渐次进入,也使得鸣官作为纠纷解决的途径开始为民众所运用。总体而言,明代至清前期,以理讲与鸣神为主;清中期...
关键词:清代 清水江流域 纠纷解决机制 契约文书
论明清以来清水江下游天柱地区碑刻的分类、内容与学术价值
5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厦门大学历史系;凯里学院人文学院 李斌 吴才茂 姜明  出版年:201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1&ZD096]之子项目"清水江中下游地区碑铭辑注整理";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清代清水江中下游苗侗社会变迁研究"[项目批准号:11XZS032]阶段性成果
明清以来,天柱是边疆社会碑刻运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该地举凡示禁、褒奖、布告、判案、林木保护、移风易俗、筑路修桥、捐资助学、宗族迁徙、祠堂修缮、寺庙宫观之修建,等等,民众无不刻碑勒石,以示郑重。究其分类言之,又大体可分为...
关键词:明清 天柱  碑刻 分类  学术价值
从契约文书看清代以来清水江下游苗、侗族妇女的权利地位
6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凯里学院人文学院 吴才茂  出版年:2013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协商与日常:清代以降贵州天柱苗;侗族地区民间契约文书的调查与研究"(10YJC770098);项目负责人:吴才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清代黔东南苗族妇女的婚姻与生活研究"(12CZS059);项目负责人:吴才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11&ZD096);项目负责人:徐晓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贵州锦屏文书研究"(09XZS001);项目负责人:龙泽江
清水江下游地区,苗、侗族民众世代在此繁衍生活。明清时代由于"木材之流动",清水江下游成为全国贸易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由此而引起的社会变迁中,苗、侗妇女们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并且逐渐进入到契约的程式中来。通过梳理契约文书等...
关键词:清代 契约文书 清水江下游  苗、侗族妇女  权利地位  
论红色文化在校园中的德育功能
7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中)》凯里学院人文学院 徐汉晖  出版年:2012
2010年度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辅导员项目)(项目编号:10FDY26)研究成果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首要地位。目前,多元的道德价值取向和各种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思潮无不冲击着校园,如何改进和创新德育的内容与形式,成了当下学校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利用资源丰富、真实感人和价值永恒的红色文化对学生进行德育,...
关键词:红色文化 校园 德育功能
从转娘头到庚贴为凭:清代清水江流域苗侗民族的婚俗变迁——以碑刻史料为中心
8
《贵州民族研究》厦门大学历史系;凯里学院人文学院 李斌 吴才茂  出版年:2013
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清代清水江中下游苗侗社会变迁研究"(项目批准号:11XZS032);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清代黔东南苗族妇女的婚姻与生活研究"(项目批准号:12CZS059)的阶段性成果
从介绍清代清水江流域有关婚俗碑刻的分布、刊刻年代等方面入手,叙述了清水江流域苗侗民族传统的"转娘头"婚俗及其特征,并注意到由于改土归流和木材贸易的兴起而逐渐改变了清水江流域的社会结构,而婚俗也在清王朝的制度下及地方民众观...
关键词:清代 清水江流域 婚俗 碑刻
空间、地方感与恋地情结的文学抒写
9
《湖北社会科学》湖北大学哲学院;凯里学院人文学院 徐汉晖  出版年:2017
地理环境是文学活动发生、开展的物质基础与空间存在,文学与空间之间有着无数的纠葛、纠结、交织及多重复杂关系。每一位作家一生都匍匐于大地之上,从年幼时以家乡为起点,到青少年时游历、游学四方,再到成年时定居或漂泊某地,他们始终...
关键词:地方感 地方特性  地方依恋
“礼”入苗疆:清代清水江文书中的婚姻世界
10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凯里学院人文学院 吴才茂  出版年:2019
凯里学院博士专项课题“稀见清水江文书的调查与研究”(BS201801),项目负责人:吴才茂
雍正朝大力开辟黔东南苗疆之后,清王朝对该地实施了全面的开发与经营,推行礼治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全面干预婚姻生活成为礼治的重要内容。人们不仅开始以“六礼”的程序来实现婚姻的缔结,且在初婚与再婚里,已逐渐形成了“文字凭据”的...
关键词:清代 清水江文书 婚姻 礼治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