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四川大学法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法律    刑事诉讼    司法    法治    刑法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哲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自动化类    

被引量:27,955H指数:67北大核心: 1,800 CSSCI: 1,815 RDFYBKZL: 160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9,2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刑事和解的价值构造及中国模式的构建
1
《中国法学》四川大学法学院 向朝阳 马静华  出版年:2003
刑事和解的价值构造是其制度化的根据。以恢复正义为核心 ,刑事和解的价值构造包括公正价值与效率价值。通过新西兰、英国、德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刑事和解制度的考察 ,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在现行法范围内 ...
关键词:中国  刑事和解制度 制度化 不起诉制度 刑事自诉案 法律制度
论检察权的性质与检察机关的改革
2
《法学》四川大学法学院 龙宗智  出版年:1999
关键词:主诉检察官 检察机关 独立行使检察权 检察权的性质  检察院  行政权 独立性  检察制度 司法机关  检察长
认罪认罚何以从宽:误区与正解--反思效率优先的改革主张
3
《法学研究》国家2011协同创新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大学法学院 左卫民  出版年:2017
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当下司法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有关这一制度如何在实践中落地,目前存在着将提高诉讼效率作为改革的主要目的,应在参考美国辩诉交易制度的基础上,构建认罪认罚后从快处理的刑事程序等认识误区。这些认识误区源于论...
关键词:认罪认罚从宽  司法改革 辩诉交易
关于法律人工智能在中国运用前景的若干思考
4
《清华法学》国家2011协同创新研究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大学法学院 左卫民  出版年:2018
法律人工智能在我国司法界的运用方兴未艾,开始初步形成了信息的电子数据化、办案辅助系统的智能化、实体裁判的预测与监督系统以及统一、电子化的证据标准等法律人工智能形式。然而,法律人工智能存在一定的现实困境。从数据层面看,当下...
关键词:法律人工智能  法律数据  算法  深度学习  
“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及其限度
5
《中外法学》四川大学法学院 龙宗智  出版年:2015
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学科前沿与交叉创新重点项目资助
"以审判为中心"要求侦查、起诉活动面向审判、服从审判,同时发挥审判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上的决定性作用。此项要求体现司法规律,有利于克服固有弊端,实现司法公正,但其受到三机关配合、制约原则、检察监督制度,以及政治性领导、监...
关键词:以审判为中心  司法改革 改革限度  司法权威 司法公正
监察与司法协调衔接的法规范分析
6
《政治与法律》四川大学法学院 龙宗智  出版年:2018
监察委与司法机关协调衔接的实质,是与国家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协调和衔接。职能管辖应当清晰,级别管辖应设基础规范,并案管辖应符合规律,地域管辖宜作出规定并反映案件特点。在监察立案的基础上应建立刑事立案制度,以避免纪法界限模糊...
关键词:监察委员会  司法机关 职务犯罪调查  法律程序
能动司法若干问题研究
7
《中国法学》四川大学法学院 顾培东  出版年:2010
作为一种司法理念或司法方式,中国的能动司法与西方司法能动主义既有知识上的缘脉关系,也有现象上的同质性,但由于各国政治及司法制度的不同,两者亦有一定区别,总体上应将中国能动司法视为世界法治语境中司法能动主义的一种特殊形态。...
关键词:能动司法 司法能动主义 约束性条件  保障机制  
刑事印证证明新探
8
《法学研究》教育部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大学法学院 龙宗智  出版年:2017
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学科前沿与交叉创新重点项目资助
刑事印证证明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利用不同证据内含信息的同一性来证明待证事实,这里的同一性包括信息内容的同一与指向的同一。印证证明既适用于个别证据的判断,也适用于证据的综合判断,还适用于对证据真实性、合法性和相关性的判断;其作...
关键词:印证  证明模式  证明方法  融贯论 符合论
公民诉讼权:宪法与司法保障研究
9
《法学》四川大学法学院 左卫民 朱桐辉  出版年:2001
本文在对法治国家公民诉讼权宪法化和国际化考察的基础上,指出了公民诉讼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人权的重要内容,我国诉讼和司法制度之设计与改革应对公民诉讼权予以关注。文章对诉讼权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初步界定,并探讨了公民诉讼...
关键词:公民 诉讼权宪法保障  司法保障 法治
公众判意的法理解析--对许霆案的延伸思考
10
《中国法学》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顾培东  出版年:2008
本文把社会公众对于司法个案处置的主流性、主导性意见表述为公众判意。公众判意不仅体现了公众对司法个案处置的评价与期待,更蕴含着公众复杂的社会愿望和社会诉求。表达判意已成为公众参与政治、参与社会管理,实施对司法社会监督的一种...
关键词:公众 司法 判意  许霆案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