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中文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语文教学    多说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高职语文教学    人格培养    

研究学科:哲学类    

被引量:6H指数: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1
《林区教学》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中文系 尤延生  出版年:2010
《大学语文》是向学生传授语言文学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写作、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创新思维的一门工具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它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理、工、农、医、艺、法、经济等学科中文专业入门的重要公...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人文素质 人格培养
浅析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
2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中文系 尤延生  出版年:2010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方法研究过程中,不可以忽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即学生的心理。学生的心理品质、意志能力、记忆类型、情感等方面都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点的理解与接受,经过实践与分析,教...
关键词:高职大学  大学语文 学生心理
浅论高职少数民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3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中文系 鄂晓菊  出版年:2009
高职少数民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较差,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语言积累 实践  多说多写  
中国古代文学中日本形象的演变
4
《民营科技》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中文系 张珊珊  出版年:2012
认识自我,首先应从自我认识开始,但仅以自我认识为出发点来认识自我,这样得出的结论必然是片面的、不真实的。更准确地说,想要通过自我认识达到真正认识自我的目的,几乎不可能实现。因此,与自我相对的他者,在认识自我过程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国  古代文学 日本形象  
浅论石评梅、萧红散文中悲剧意识的不同体现
5
《科技创新导报》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中文系 赫维  出版年:201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两位才华横溢但英年早逝的青年女作家,她们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体验、坎坷的人生经历和非凡的才情笔触为后人留下了一篇篇抒写着情感历程和涂抹着心灵悸动的散文佳作。她们的性格秉性不同,家庭生活不同,感情经历不同...
关键词:石评梅 萧红  散文 悲剧意识
中国现代女性作家笔下的母爱主题阐释
6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中文系 赫维  出版年:2010
母爱主题在现代女性作家笔下是重点描绘的内容。冰心在作品中对母爱执著不倦的讴歌使她成为最有代表性的母爱作家;推崇母职赞美母爱的陈衡哲,她的母爱闪耀着更为宽广博大的人道主义光芒;徘徊在母爱与情爱之间的冯沅君深陷其间难以突围;...
关键词:女性作家 母爱主题 阐述分析  
情节曲尽之时 尽展人性之美——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7
《林区教学》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中文系 哈尔滨150040 关丽萍  出版年:2008
情节曲折委婉、波澜起伏、摇荡多姿。在这种曲折摇曳当中,杜十娘的美好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形象光彩照人,成为几百年来经久不衰的艺术形象。
关键词:情节曲折 人性 美  
李白《古风》对先秦文学美学思想的传承
8
《黑龙江科技信息》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中文系 赫维  出版年:2008
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1515073
唐代诗人对于先秦文学的美学思想有很多传承,尤其在李白的诗作《古风》中,对《诗经》、屈骚等文学作品及儒家、道家思想中蕴涵的各种美学思潮有很多认可,并充分体现在其具体文学作品中。李白的作品也给后代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范本。
关键词:李白《古风》  诗经屈骚  儒家道家  美学思想
一首向封建社会宣战的悲壮之歌——试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悲剧意义
9
《林区教学》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中文系 哈尔滨150080 关丽萍  出版年:2008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即门第观念、贞节观念、价值观念对广大妇女的摧残和蹂躏,也抨击了金钱重于情感的社会现实[1],也看到妇女们为争取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价。
关键词:悲剧意义 门第 贞节 人格尊严
高职高专民族居住区少数民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培养初探
10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中文系 黑龙江哈尔滨150081 关丽萍  出版年:2008
黑龙江省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学生语文能力比较差,要想让他们尽快步入正轨,必须找到有效途径,尽快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带动其他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培养  朗读能力 途径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