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经典著作教研室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伤寒论    《伤寒论》    配伍    失眠    证治规律研究    

研究学科:

被引量:97H指数:6北大核心: 5 CSCD: 5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三阴三阳的位序与《伤寒论》六经“开、阖、枢”
1
《中西医结合学报》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经典著作教研室 岳小强 杨学  出版年:2008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资助项目(No.2006J009A)
六经"开、阖、枢"理论为《伤寒论》研究的难点之一。本文结合前人经验对《伤寒论》三阴三阳的位序特征进行了诠释,对六经"开、阖、枢"提出个人的见解,并从气化角度借助"开、阖、枢"理论对六经生理病理特点进行了分析,希望能深化对...
关键词:伤寒论 六经辨证 时位辨证  
风药在妇科疾病中的运用
2
《上海中医药杂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经典著作教研室 郭祖文 林玩福 杨学  出版年:2012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课题专项(2008J001A)
根据风药特性,阐明其升发脾胃清气而治泄泻、子宫脱垂等脾不固摄的疾病,疏邪达表而治经期身痛、头痛,透达气机而舒解肝郁,又具祛湿止带、活血化瘀、引经报使等多种功效。指出灵活配伍风药治疗各种妇科疾病确能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风药 升发透达  祛湿止带  活血化瘀
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适应症及其用药规律分析
3
《辽宁中医杂志》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中医学员队;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经典著作教研室 纪涛 岳小强  出版年:2010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6J009A);同济大学中医大师传承人才培养项目(国中医药函[2008]185号)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主要使用指征及其用药加减规律。方法:检索个案报道,用频次法、层次聚类法分析主要症状和用药。结果:从症状看,血府逐瘀汤所治疗的失眠症以彻夜不眠、神疲倦怠、舌质紫和眩晕等为主。从用药...
关键词:失眠 血府逐瘀汤 症状 中药  分层聚类分析  
《伤寒论》太阳病篇证治规律研究
4
《中西医结合学报》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经典著作教研室 杨学 彭文博 岳小强  出版年:2009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资助项目(No.2006J009A)
目的:探讨《伤寒论》太阳病篇证候规律及方剂、药物的应用规律。方法:用频次法计数太阳病篇主要症状、方剂和中药出现的百分率,用层次聚类法分析主要症状的分布规律和中药使用规律。结果:从症状分析来看,太阳病本证以发热、恶寒为主症...
关键词:伤寒论 太阳病 症状  方剂  中药配伍 分层聚类分析  
《伤寒论》甘草量效探微
5
《中西医结合学报》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经典著作教研室;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伤寒论教研室 杨学 孔祥亮 岳小强  出版年:2009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资助项目(No.2006J009A)
通过频次法和分层聚类法探求《伤寒论》中甘草的量效规律。《伤寒论》中甘草的用量主要有4个层次:1两,主要与麻黄、杏仁、桂枝配伍,用于佐制麻黄发汗太过;2两,主要与桂枝、芍药,石膏、知母,附子、干姜等配伍,具有温阳益气和养阴...
关键词:伤寒论 甘草 配伍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小冰河期”促成了温病学说
6
《河南中医》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经典著作教研室 杨葛亮 杨学  出版年:2009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8J001A)
明清"小冰河时期"气候剧变,天灾不断,朝代更迭,战端纷纭,大疫流行,为温病学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经历了两千多年缓慢摸索的温病学被时势迅猛地推上了历史舞台,成功地摆脱了伤寒学的"束缚",形成了独成一派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小冰河时期”  伤寒学 温病学
《伤寒论》导入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7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经典著作教研室 杨学 岳小强  出版年:2009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6J009A)
在借鉴情景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参考《伤寒论》古今名家医案,利用多媒体模拟临床场景,灵活设问,启发思考,分步导入现代医学的诊查过程、中医的辨证论治思维、中医现代化研究成果与《伤寒论》原文,在师生互动中完成课堂理论教学。对于增...
关键词:伤寒论 案例式教学 导入式教学 教学方法
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8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经典著作教研室 岳小强 杨学  出版年:2007
关键词:伤寒学 PBL 能力测验
《温病条辨》方药应用规律研究
9
《上海中医药杂志》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经典著作教研室;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伤寒教研室;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基础理论教研室;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学员队 杨学 孔祥亮 潘静娟 岳小强 李健  出版年:2012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8J001A)
采用频次法和分层聚类法分析《温病条辨》中方药应用与配伍规律,探求其温病辨冶特色:上焦病治以清宣肺卫、辛凉清热为主,兼以开窍醒神;中焦病采用辛寒或苦寒清热、泻下、养阴、祛湿及开窍等治法;下焦病的治疗重在养阴、熄风。
关键词:《温病条辨》 方药应用 规律  
从体质角度辨识桂枝汤证与麻黄汤证
10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学员队;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经典著作教研室 杨葛亮 林玩福 杨学  出版年:2012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批准号:30901886)
桂枝汤和麻黄汤常用于外感太阳中风证和伤寒证的治疗,两方证的区分依据主要是症状和病因。从体质角度入手,重点介绍了桂枝汤证体质和麻黄汤证体质的具体内涵、联系和区别,并阐述体质辨识两方除治疗外还具有预防和保健的意义。
关键词:体质 桂枝汤证 麻黄汤证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