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国剧研究中心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公演    戏剧观    教育结合    民众戏剧    文化抵抗    

研究学科:

被引量:21H指数:4北大核心: 5 CSSCI: 10 RDFYBKZL: 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作为“问题”的民众戏剧——从1930年代的“民众戏剧问题征答”说起
1
《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国剧研究中心 江棘  出版年:2017
在中国近代以来的戏剧史上,民众戏剧是一个很有意味的概念。它经历了理论和概念上的二度舶来。在今天的语境中,人们所谈及的民众戏剧,形式多样,风格多元,似乎很难给出明确的定义,但也有一些共同的指向,例如扎根底层,面向弱势群体并...
关键词:民众戏剧 30年代  近代以来  弱势群体 社会运动 教育结合 社区建设 文化抵抗
被遗忘的剧界“权威”——梁社乾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戏曲对外传播
2
《中华戏曲》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国剧研究中心 江棘  出版年:2013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跨文化对话与戏曲的近代嬗变(1919-1937)”阶段性成果(批准号:13XNF06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对外传播与交流的自觉期和高潮期。在这一时期,除了海外华侨圈中演出的继续(如20年代初期京剧演员唐景云、唐韵笙父子和高百岁、李多奎、高庆奎、周信芳等人在海参崴的公演;东南沿海剧种...
关键词:李多奎 京剧演员 韩世昌  唐韵笙 周信芳  高庆奎  欧阳予倩  中国剧之组织  海外华侨 高潮期
梅兰芳、程砚秋海外交流与20世纪30年代的戏曲艺术理论建构
3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国剧研究中心 江棘  出版年:2014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跨文化对话与戏曲的近代嬗变(1919-1937)"(项目批准号:13XNF061)的阶段性成果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外对话热,尤其是海外公演交流活动为剧学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新词汇、新观念。中外以及知识界与梨园界的互动都达到了新的层面。此间"象征主义"成为各方进行戏曲理论探讨的关键词。这一概念近20年间在戏曲讨论中的由...
关键词:剧学  象征主义 海外交流  梅兰芳  程砚秋  新知识界  
近代中外戏曲翻译者的对话——阿灵敦、艾克敦和姚莘农笔下的《打渔杀家》与《奇双会》
4
《戏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国剧研究中心 江棘  出版年:2013
自法国传教士马若瑟(J.W.Premare)于1735年第一次将《赵氏孤儿》翻译介绍到欧洲以来,海外对中国古典戏曲文学的译介,长期保有极大的热情。在新中国成立前,已有大量古典戏曲名著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流布世界。不过这些文...
关键词:奇双会  打渔杀家  艾克  萧恩  戏剧翻译 文化立场 戏剧观 元杂剧  动作性 一本四折  
熟悉的陌生人:斯达克·扬的“梅评”背后
5
《戏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国剧研究中心 江棘  出版年:201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近代戏曲译介与跨文化评价个案研究”(项目编号:13YJC760038)阶段性成果
一 在关于梅兰芳先生海外公演的评论中,斯达克·扬的相关评论,尤其是他发表在《戏剧艺术月刊》上的那篇《梅兰芳》,因为在较早时间得到梅绍武先生的全文翻译并附于《我的父亲梅兰芳》书后,得到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斯达克·...
关键词:陌生人 《梅兰芳》 熟悉  戏剧艺术 研究者  评论  国内  公演
民族艺术话语的越境之旅:重审梅兰芳海外公演中的“程式”舆论
6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国剧研究中心 江棘  出版年:2015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跨文化对话与戏曲的近代嬗变(1919-1937)"阶段性成果(13XNF061)
关于戏曲"程式"的研究层出不穷,却亟待重新审视与历史化处理。民国时期在与海外对话的复杂历史语境中,梅兰芳及周边知识人团体对戏曲程式等焦点问题的表述,即显现出历史性和策略性的转变。其中的"西方影响"也向度多样:既与欧美主流...
关键词:戏曲程式 海外公演  言说策略 舆论“共识”  文化反视  
以剧为史:《新村正》、《过渡》与近代戏剧启蒙二十年
7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国剧研究中心 江棘  出版年:2013
"五四"与二三十年代的民众教育戏剧运动,是20世纪戏剧"走向民间"的两个高峰,力图以戏剧启蒙民众的知识人日益深入乡土中国,也日益深入国家、地方精英与大众共同构成的地方权力网络。《新村正》和《过渡》正是此背景下的代表剧目,...
关键词:民众教育 戏剧 民间社会 启蒙 想象  
“南花北移”与北方越剧活动
8
《戏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国剧研究中心 江棘  出版年:2016
提起越剧,人们多半会想到小桥流水、斜风细雨以及和江南山水一般缠绵温润的软语娇音。不过这样一个看似秉性温柔的剧种,半个多世纪以来却以她独特的艺术魅力,柔中显韧,穿破了地域的隔阂,走出了浙江嵊州故土,也走出了大上海的十里洋场...
关键词:越剧 北方  新中国成立 艺术魅力 地方戏 剧种
历史照进现实,百年越剧如何“浪漫”?——以上海越剧院《双飞翼》《甄嬛》为例
9
《艺术评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国剧研究中心 江棘  出版年:2016
今年是越剧诞生110周年,根基扎实、阵容齐整、实力雄厚的上海越剧院,推出三出新编剧目《双飞翼》《甄嫒》《风雪渔樵记》进京展演,引起了戏曲界和学界的关注讨论.“上越”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做出如此选择,一方面是信心之选,另一方...
关键词:上海越剧院 历史  浪漫 热点话题  戏曲舞台 戏曲界 剧目  
“对立面”与“同行者”:坪内逍遥论梅兰芳
10
《文化遗产》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国剧研究中心 江棘  出版年:201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近代戏曲译介与跨文化评价个案研究"(项目批准号:13YJC760038)的阶段性成果
在迄今对1919年梅兰芳访日公演的舆论研究中,日本剧坛巨擘坪内逍遥似乎是个缺席者。实际上,逍遥不仅与梅兰芳有交集,还以连续的论文写作对公演做出了回应。这次回应不仅在当时的"品梅"言论中有诸多特立独行之处,对晚年逍遥而言也...
关键词:坪内逍遥 梅兰芳访日公演  中日戏剧连带  溯源与重建  晚年戏剧观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