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小康指数    小康    中国人    受访者    成人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哲学类    轻工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被引量:253H指数:7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3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2011中国人信用大调查:诚信危机刺痛中国
1
《小康》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欧阳海燕  出版年:2011
军人、农民、学生、教师和农民工,被选为本年度最讲诚信的五个群体。中介服务业再次被选为诚信形象最差的行业。北京人、山东人和香港人。
关键词:诚信危机 中国人 调查  信用 诚信形象 中介服务业 农民工  北京人  
近七成受访者对食品没有安全感 2010~2011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
2
《小康》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欧阳海燕  出版年:2011
调查显示,只有三成多人对食品安全状况感到满意,九成多人认为中国食品安全存在问题,近七成人对食品安全现状感到"没有安全感",其中膨化及油炸食品是最不放心的食品种类。
关键词:食品安全问题 安全感 受访者 消费者 信心 安全状况  安全现状  食品种类
2011~2012中国信用小康指数:社会信用趋于好转 透明度对政府信用影响最大
3
《小康》<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鄂璠  出版年:2012
“童叟无欺,买卖公平”,乃是商家经营之道。2012年8月中旬一场喧嚣且吸引了不少人眼球的“价格战”,却将宝贵的诚信声誉作为赌注:挑战者京东商城并没有兑现“所有大家电价格均比苏宁国美便宜10%”的承诺,应战者苏宁易购和国美...
关键词:社会信用 政府信用 透明度  “价格战”  小康 中国  国美电器 诚信品格
2015媒体公信力调查:主流媒体公信力更高
4
《小康》<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尤蕾  出版年:2015
炎热的夏季,媒体圈再度上演“反转剧”,其热度一点也不亚于华北地区能够户外烤熟大虾的高温.但显然,前者炙烤的不是食物,而是媒体本就屡受诟病的信用.7月9日,微博上出现一条“无人机求爱男被清华大学保安带走,还摔无人机”的配图...
关键词:媒体公信力 调查  华北地区  清华大学  无人机 保安 真相
2011~2012中国饮食安全报告
5
《小康》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苏枫  出版年:2012
《小康》调查显示,超半数中国家庭认为食品价格上涨已经影响了饮食结构。食品安全状况已经严重动摇消费者的信心,超八成的人对当下的食品没有“安全感”。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
关键词:食品安全事件 中国家庭 安全感  饮食安全 民众 饮食结构 价格上涨  安全状况  
“两员大将”助政府打造诚信通道
6
《小康》<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鄂璠  出版年:2013
“不诚信”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有多大?在上海,地铁逃票者信息将被记入诚信档案;在江苏,欠缴水电费半年者禁止报考公务员……随着今年3月15日,《征信业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中国“征信业”步入了有法可依的轨道,不守信者将...
关键词:诚信档案 中国  通道  政府 大将 小康 信用 “紧箍咒”  
2013~2014中国信用小康指数:70.5 五成人认为信用环境有好转
7
《小康》<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鄂璠  出版年:2014
从2005年到2014年,“中国信用小康指数”提高了10.3。公众感受到了中国社会的整体信用环境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整体信用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政府信用仍需努力,
关键词:信用环境 成人 中国社会  政府信用 小康
2009~2010年度中国平安小康指数:69.4 中国人安全感大调查
8
《小康》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欧阳海燕  出版年:2010
食品安全是最大不安,社会治安安全感只达到五成,医疗安全感遭遇信任危机,中等收入阶层的不安全感凸显,经常焦虑的人超过半数,在通往平安中国的道路上。
关键词:中国人 安全感 调查  食品安全 医疗安全  社会治安 安全问题  
四十城市万余人参与“中国居住小康指数”大调查 拥有住房比率长沙居首 六成人租房不靠中介靠自己
9
《小康》<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罗屿  出版年:2012
中国城市居民居住情况调查"显示,自2009年以来有超过七成(71.4%)国人购买了住房,其中用于满足刚性需求,占总比例六成以上。在4个一线城市、2个直辖市、26个省会城市和8个重点城市中,长沙、拉萨、福州分别在"40城市...
关键词:城市居民  居住环境 住房 长沙  比率  中国  中介 租房
微博公信力首超广播杂志
10
《小康》<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鄂璠  出版年:2012
8月15日,为期三个月的打击“新闻敲诈”、治理有偿新闻的专项行动结束。这个始自5月份的活动始于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中央纪委驻新闻出版总署纪检组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打击新闻敲诈治理有偿新闻专项行动...
关键词:信用调查 “有偿新闻”  公信力 “扫黄打非”工作  新闻出版总署 媒体  杂志  广播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