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影视文学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乡村    意识形态    社会    电影市场    电影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被引量:49H指数:4北大核心: 10 CSSCI: 10 RDFYBKZL: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文化研究四十年——理查·霍加特访谈录
1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影视文学系 马克.吉普森 约翰.哈特雷 胡谱中  出版年:2002
理查·霍加特是英国文化研究的奠基者之一 ,在该领域早期发展历史上 ,其思想被国际学界广泛引用。他的著作《文化知识的用途》 (TheUsesofLiteracy)与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与社会》、《漫长的革命》 ,E·P汤...
关键词:文化研究 理查·霍加特  英国  人物访谈
《隐入尘烟》:当代文人化的乡村文化想象及其变化
2
《电影艺术》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影视文学系 胡谱忠  出版年:2022
《隐入尘烟》通过一对农村夫妇婚后的日常劳作和生活,搭建起了一种农村形象体系,传达出了一种“前现代”的乡村文化精神,也试图在“反现代性”的视野中建构一种“乡村文化主体性”。与作者以往的作品相比,《隐入尘烟》在对乡村文化的表...
关键词:《隐入尘烟》  乡村文化 乡村文化想象  反现代性
《气球》:寓言体及其闭合性文化叙事
3
《电影艺术》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影视文学系 胡谱忠  出版年:2021
讲述藏文化寓言是万玛才旦的创作自觉和习惯,现代与传统的二元对立是他的寓言体藏文化叙事的常规主题。《气球》的核心戏剧冲突是在藏文化的特定文化空间里,现代/科学与传统/宗教两种知识与文化权威的对比和较量,女主角卓嘎的身体成为...
关键词:《气球》 寓言 闭合性文化叙事  藏语电影  
《我叫刘跃进》:商业化的阶级表达
4
《电影艺术》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影视文学系副教授 胡谱忠  出版年:2008
大城市中的农民工形象,在电影中出现,并且成为主角,这样的安排,似乎已经预先奠定了一种新鲜的意识形态旨趣。片名中的“我”字,又似乎要建立起给农民工以主体地位的叙事口吻。但是,纵观全片,这种主体的所有意识形态基础并没有坚实地...
关键词:商业化  阶级 意识形态 “我”字  农民工 大城市
《海的尽头是草原》:民族团结叙事的美学置换
5
《电影艺术》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影视文学系 胡谱忠  出版年:2022
《海的尽头是草原》是一部以“三千孤儿入内蒙”为题材的影片。作为这一历史故事最新的讲述版本,影片在历史情境再现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影片叙事对历史语境的还原并不彻底,致使民族团结的经典叙事经历了美学置换,其核心情节构成了...
关键词:《海的尽头是草原》  民族团结 三千孤儿入内蒙  美学置换  
“爆款电影”的社会文化逻辑
6
《中国电影市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影视文学系 胡谱忠  出版年:2020
近些年来,中国电影体量跃进,至2020年之前,票房总量连年递增。而在这个过程中,总有标志性的"爆款电影"诞生,它的特征是票房火爆的突发性、社会关注的高强度,以及社会影响的持久性。而对"爆款电影"的有关争论正好为服务于主导...
关键词:“爆款电影”  电影市场 社会文化
转折与自觉:2022年中国电影文化分析
7
《电影艺术》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影视文学系 胡谱忠  出版年:2023
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2022年,又有一些重大事件改变了世界和中国,自然也影响到了中国电影的文化生产。在这一年的中国电影中,讲述中国故事的创意鲜明,建构相关价值体系方面成果卓著。而历史叙事与文化记忆兹事体大,是探索中国...
关键词:中国故事 历史叙事 文化记忆 文艺片
“新媒体的社会影响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8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影视文学系 凌燕 宋安安  出版年:2017
2016年12月12-13日,“新媒体的社会影响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本次研讨会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美国太平洋大学太平洋学院和《现代传播》编辑部协办。来自北京大学、美国太平洋大学等国内外近30所高校和机...
关键词:国际学术研讨会  社会影响  新媒体 研讨会综述  首都师范大学  《现代传播》  北京大学  太平洋  
乡村振兴题材作品的生产与传播
9
《新闻战线》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影视文学系 胡谱忠  出版年:2022
农村题材电视剧在乡村振兴事业中发挥了积极的社会宣传和教育作用。这些电视剧采用以政策宣传为导向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逐渐形成接续社会主义文艺传统的乡村叙事,并致力探索乡村文化振兴模式。
关键词:农村题材电视  作品生产与传播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循环反思:电影反身性类型、模式与形式
10
《世界电影》英国爱丁堡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影视文学系 胡谱忠(译)  出版年:2024
反思反身性,如同其话题本身一样,对于作者和读者而言,都会是一种迷宫般的体验。——堂·弗雷德里克森(Don Fredericksen)在广义上,关于电影反身性有着相当一致的共识。很少有评论家和理论家会否认《持摄影机的人》《...
关键词:《穆赫兰道》  反身性 艺术表达形式  风格演变  第四面墙  摄影机 符号化 现实主义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