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论语》    儒学    意蕴    祭祀    传统文化观    

研究学科:哲学类    自动化类    社会学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10H指数:2北大核心: 2 CSSCI: 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学而》篇意蕴探微
1
《孔子研究》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 刘伟  出版年:201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论语>诠释研究"(项目编号:17BZX060)的阶段性成果
《学而》作为《论语》的首篇,这应是编撰者有意为之,目的是告诉人们必须通过学习才能立足于世、成为真正的人。这十六章有着非常清晰的内在逻辑关系。从个体、家族和社会不同层面,告诉初学者"学什么"以及"怎么学"。只有学会"为人"...
关键词:《论语》 《学而》  篇章结构 内在逻辑
新时代传统文化观“新”之管窥
2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聊城大学国学院 刘伟  出版年:2019
山东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与儒学传承创新研究”(17BZLJ04)的阶段性成果
新时代传统文化观立足'新定位'、'新视野'和'新展望',客观审视传统文化在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进程中的历史贡献,指出在个人、社会、国家、世界的时代价值;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传统文化内在发展逻辑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等方面深刻...
关键词:新时代传统文化观  内涵  规律  创新  
身份认同:《论语》中的祭祀认知问题
3
《孔子研究》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 刘伟  出版年:20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论语>诠释研究"(项目编号:17BZX060)的阶段性成果
在《论语》里,祭祀具有群体身份巩固与个体身份认同的双重作用。祭祀活动在具体实践路径上实现了宗教情感与人文理性的双重融合:理性中融入情感,使外在的仪式充满神圣性,规范个体对族群的正确认知,区分"自我"与"他者",强化了个体...
关键词:祭祀 身份认同 认知  《论语》
《论语》中的“祭祀”意蕴探微
4
《世界宗教文化》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 刘伟  出版年:2018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论语>诠释研究"(项目编号:17BZX060)的阶段性成果
在《论语》里,"祭祀"主要包括祭天地、祭祖先、祭神灵和丧事活动。"祭祀"实质是一种宗教行为,能够强化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凝聚群体共同意识,增强彼此的认同感,从而使人类的生活和行为神圣化。从社会作用来审视,"祭祀"有利于...
关键词:论语 祭祀 社会功能 外在形式  个体约束  
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几点认识
5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 张利成  出版年:20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与当前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
关键词: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人工智能伦理的技术设计及其道德认知基础研究
6
《科学.经济.社会》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 孟伟  出版年:202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道德认知前沿问题的哲学研究”(21BZX009);山东省社科规划优势学科项目“人工智能的伦理与社会挑战研究”(19BYSJ50)
人工智能既是一种为人类所用的、被动性的一般技术,又是一种体现某种自主性和能动性的特殊技术。社会技术系统观为理解人工智能的双重属性提供了一种技术观框架。作为一种特殊的能动性技术,人工智能的伦理设计技术日益受到学术界关注。表...
关键词:人工智能 社会技术系统观  伦理的技术设计  道德认知
“自由儒学”:当代儒学理论的一种新创展——读郭萍《自由儒学的先声——张君劢自由观研究》
7
《当代儒学》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刘星  出版年:2018
在中国社会现代转型过程中,对儒家自由观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郭萍博士的《自由儒学的先吉——张君劢自由砚研究》就是对此主题做出系统思考的一部新著。该书通过对现代新儒家张君劢自由观的剖析,试图提出一种儒家的...
关键词:自由儒学  生活儒学 当代儒学理论  张君劢自由砚  
习近平新时代传统文化观“新”之管窥
8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华北电力大学国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 2018刘伟  出版年:2018
习近平新时代传统文化观立足“新定位”、“新视野”和“新展望”,客观审视传统文化在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进程中的历史贡献,指出在个人、社会、国家、世界的时代价值;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传统文化内在发展逻辑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等方...
关键词:传统文化观 文化传承 民族复兴 习近平  
"文化何以现代化"?--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和"乡村儒学实验"省察
9
2017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 2017刘伟  出版年:2017
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与"乡村儒学实验"在"文化现代化"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立足"重建",以中为本,以西入中;后者立足"回归",唯"儒学"独尊."乡村儒学实验"未来发展必须走"共融"之路,既要合理借鉴他者中对我有用的...
关键词:乡村建设运动 乡村儒学实验  文化传承
康有为儒学的时代价值探析
10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 刘星  出版年:2018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康有为‘四书’新解与儒学的现代平走向”(17YJC720016)阶段性成果;中国博士后资助项目“‘四书’诠释与康有为儒学的嬗变”(2017M622227)阶段性成果
值康有为诞辰160周年、戊戌变法120周年之际,对康有为儒学的时代价值进行深度探析具有重要意义。面对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康有为吸纳西学、西政对儒学进行重新建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康有为儒学体系,尤其是他关注"经世致用"...
关键词:康有为  儒学 经世致用 救亡图存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