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长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小麦    旱地    渭北旱塬    豆科绿肥    玉米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生物科学类    

被引量:567H指数:14WOS: 4 EI: 1 北大核心: 27 CSCD: 26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旱地不同绿肥品种和种植方式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
1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省长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李红燕 胡铁成 曹群虎 鱼昌为 曹卫东 黄冬琳 翟丙年 高亚军  出版年:2016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05;2015031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01330);国家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CARS-03-1-31);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培养计划资助
【目的】黄土高原旱地土壤贫瘠,夏闲期雨热资源难以被充分利用。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夏季绿肥品种及其种植方式对绿肥鲜重、绿肥养分还田量、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宜当...
关键词:怀豆  油菜 麦后播种  土壤性质
旱地豆科绿肥腐解及养分释放动态研究
2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省长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赵娜 赵护兵 鱼昌为 曹群虎 李敏 曹卫东 高亚军  出版年:2011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803029;201103005);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08-046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资助
采用田间埋袋法对长武怀豆、大豆和绿豆在土壤中长达287 d的养分释放状况进行了监测,旨在查明三种豆科绿肥分解及其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三种绿肥均表现为前期腐解快、后期腐解慢,高峰均出现在最初的1个月内。在残留率平稳的阶...
关键词:豆科绿肥 养分释放 旱地
豆科绿肥及施氮量对旱地麦田土壤主要肥力性状的影响
3
《生态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省长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张达斌 姚鹏伟 李婧 赵娜 王峥 鱼昌为 曹群虎 曹卫东 高亚军  出版年:2013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05);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08-0465);国家小麦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经费;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
通过2a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渭北旱塬地区夏闲期插播并翻压不同豆科绿肥(长武怀豆、大豆和绿豆)以及小麦生长季不同施氮量(0,108,135,162 kg/hm2)对麦田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以期为提高旱地土壤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旱地 豆科绿肥 麦田土壤肥力  
夏闲期种植翻压绿肥和施氮量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4
《西北农业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省长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黄土高原农业资源与环境修复重点开放实验室 赵娜 赵护兵 鱼昌为 段长林 李可懿 曹群虎 曹卫东 高亚军  出版年:2010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803029);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08-046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国家小麦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经费资助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夏闲期种植并翻压不同绿肥和不同施氮量对后作冬小麦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夏季休闲相比,夏闲期间种植绿肥时消耗了较多的土壤水分,冬小麦冬前单株分蘖数和返青期总茎数都有低于休闲处理的趋势,后期...
关键词:绿肥 施氮量 冬小麦 产量  土壤水分
渭北旱区夏闲期豆科绿肥对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
5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省长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黄土高原农业资源与环境修复重点开放实验室 赵娜 赵护兵 曹群虎 鱼昌为 孙蔚 李敏 曹卫东 高亚军  出版年:2011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05;200803029);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08-046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通过长武县田间试验,研究渭北旱塬地区夏闲期种植并翻压大豆、长武怀豆和绿豆等短期豆科绿肥对土壤肥力和其它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武怀豆和绿豆的生物量显著高于大豆;长武怀豆植株氮和钾的还田量均最高,大豆的最低;绿豆磷的还...
关键词:旱地 豆科绿肥 土壤肥力 理化性状
氮肥管理与地膜覆盖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6
《作物学报》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武威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长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李强 王朝辉 李富翠 戴健 李孟华 何刚 曹群虎 段长林 鱼昌为  出版年:20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1866);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3-1-31);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104;201103003);国家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项目资助
降雨偏少且季节分布不均,施肥偏多且方式不合理,缺少有效的保水栽培措施是西北旱地小麦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在陕西渭北旱塬进行田间试验,比较了氮肥追施和总量减少、覆膜、增加种...
关键词:旱地 冬小麦 地表覆膜  氮肥利用效率 产量  氮肥减施  
轮作及绿肥不同利用方式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7
《应用生态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省长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姚致远 王峥 李婧 鱼昌为 曹群虎 曹卫东 高亚军  出版年:2015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05);国家小麦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08-0465);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培养计划项目资助
通过4年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了3种轮作及相应绿肥不同利用方式对作物产量和土壤性质的影响.轮作方式包括夏休闲-冬小麦(对照)、豆类绿肥-冬小麦和豆类绿肥-春玉米-冬小麦.豆类绿肥-冬小麦包括3种绿肥利用方式:提前覆盖、提前翻压...
关键词:豆类绿肥  轮作 夏休闲  冬小麦  土壤水分  土壤肥力
氮肥调控与地表覆盖对旱地冬小麦氮素吸收及残留淋失的影响
8
《中国农业科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长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李强 王朝辉 戴健 李富翠 李孟华 赵护兵 曹群虎  出版年:20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1866);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3104;201103003);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项目
【目的】针对西北旱区水分缺乏和氮肥施用不合理的问题,探索作物增产与水肥高效的施肥与栽培模式,以指导旱地农业生产。【方法】通过在黄土高原旱地进行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早春追肥、氮肥调控、垄覆沟播、播种密度、夏闲期秸秆覆盖...
关键词:氮肥调控 地表覆盖 籽粒产量  氮素利用 残留淋溶  
施肥和绿肥翻压方式对旱地冬小麦生长及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
9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省长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李婧 张达斌 王峥 姚鹏伟 赵娜 曹群虎 鱼昌为 曹卫东 高亚军  出版年:2012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05);国家小麦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经费资助;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08-046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渭北旱原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40 kg P2O5/hm2;豆科绿肥专用肥30 kg/hm2)对夏闲期豆科绿肥生长和后茬小麦生长的效果,探讨了夏季豆科绿肥翻压方式(提前翻压、提前覆盖,播前翻压和不种绿肥即...
关键词:豆科绿肥 绿肥翻压方式  冬小麦 土壤贮水量 旱地
糜子叶片解剖结构与其抗旱性关联研究 ( EI收录)
10
《农业机械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长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张盼盼 慕芳 宋慧 屈洋 王鹏科 冯佰利  出版年:2013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资助项目(200903007);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唐仲英育种基金资助项目(50)
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3个抗旱性不同的糜子品种的叶片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分析,并运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其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糜子叶片具有旱生结构特征,叶肉细胞呈长方形,且长轴方向垂直与叶片表...
关键词:糜子 叶片 解剖结构  抗旱性 聚类分析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