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正义    大数据    儒学    价值观    现象学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自动化类    

被引量:270H指数:10北大核心: 47 CSSCI: 48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数字化时代的劳动与正义
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赵林林  出版年:2020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劳动成为当今时代的典型劳动形式。马克思在批判异化劳动的基础上阐述了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关系,对机器体系的发展做了科学预见,从而为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检视数字化时代的人类劳动奠定了基础。对...
关键词:数字劳动  异化 物质性 资本 劳动正义  
从经验归纳到数据归纳:特征、机制与意义
2
《自然辩证法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华北科技学院基础部 董春雨 薛永红  出版年:2016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复杂系统科学理论视域下‘大数据’的特征及其哲学意蕴"(项目批准号:14ZXB010);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度自主科研基金项目"关于时间方向问题的当代科学与哲学研究"
基于以大量、多样和快速为特征的大数据归纳,可以实现传统经验归纳无法替代和完成的工作,导致了一种极端的数据主义观点,以为人们已经不用再寻找现象背后的原因,不再需要科学的理论或模型了。本文旨在厘清大数据方法的意义及其与现实世...
关键词:大数据 归纳机制  经验  理论  
数据密集型、大数据与“第四范式”
3
《自然辩证法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华北科技学院基础部 董春雨 薛永红  出版年:2017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复杂系统科学理论视域下‘大数据’的特征及其哲学意蕴"(项目批准号:14ZXB01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即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度自主科研基金项目"关于时间方向问题的当代科学与哲学研究"
基于概念的起源和演变,区分了"数据密集型"和"大数据"两个相互联系的概念;结合库恩的"范式"理论,分析了将"数据密集型"研究方法作为"第四范式"、并将其与"大数据研究方式"混用的逻辑矛盾以及由此带来的相关问题;最后从库恩...
关键词:大数据 数据密集型 范式 小数据  
“天下为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4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张曙光  出版年:2016
"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本来是《礼记》依据过往历史和传说提出的两种社会形态,由于这两种形态既关乎由仁义引导的道德价值秩序,又关涉由礼法建构的社会政治秩序,因而随着历史变化的需要,不断被学者作出新的解释,其涵义也不断得...
关键词:天下为公 天下为家  公  私  一家  一人  
伦理治理何以可能——治理什么与如何治理
5
《哲学动态》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田海平  出版年:201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生命伦理的道德形态学研究"(13&ZD066)的阶段性成果
伦理治理是"伦理的治理",还是"对伦理进行治理"?通常人们将它理解成以伦理治理、伦理地治理或伦理即治理,因而错失其面向难题、求解问题之真义。伦理治理只有针对伦理难题或问题,才不会是无对象、无边界的治理。伦理治理的真义体现...
关键词:伦理治理 问题域 难题治理  
“回到事物本身”与“面向事物本身”——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方法之争
6
《哲学动态》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刘万瑚  出版年:201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8M64008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8NTSS55)资助
在论述现象学的准则或者口号时,胡塞尔的表达是“回到事物本身”,而海德格尔的表述是“面向事物本身”。在大部分研究者看来,这两个表达没有本质差别。通过考察胡塞尔现象学产生的背景和他对现象学方法的规定与要求,以及海德格尔对现象...
关键词:现象学准则  现象学方法  直观  哲学传统
主体性价值论的建构及其超越——价值哲学的问题意识及学术进展
7
《社会科学辑刊》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张曙光  出版年:201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4JJD720012)
改革开放以来,对价值现象的哲学研究取得的最大成果,应当说是主体性价值论的建构。主体性价值论从实践主体的角度解答了价值与事实、价值评价与理性认知的关系,为建设性地看待主体间性做出了努力,从而发挥了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关键词:主体性 价值  实践  我  他人  生活世界  
中国古典阐释学的“河图洛书”模式
8
《哲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刘成纪  出版年:201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传统礼乐文明与当代文化建设研究”(编号17ZD03)的阶段性成果。
在《"阐""诠"辨》一文中,张江提出建设当代中国阐释学的构想,这使中国传统有无自身阐释体系成为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认为,中国古典阐释学虽然涉及古代经典的方方面面,但以儒家经学为主导。自西汉以降,《易经》被推为群经之首...
关键词:阐释学 中国体系  河图洛书 原型阐释  
价值观研究亟需自觉的人类学视角
9
《哲学动态》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沈湘平  出版年:2016
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当代中国价值观现状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当前的价值观研究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过多注重人们"应该"拥有什么样价值观的研究,而相对忽视对人们"可能"拥有什么样价值观的研究,即对在高度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人们认同、践行价值观的主体条件的研究。通过分析康德的人类学思...
关键词:价值观研究 人类学 马克思  康德  
义理的体系与信仰的系统——考察儒家宗教性问题的一个必要视点
10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李景林  出版年:2016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价值观变迁史"(14ZDB003)
儒家并非宗教,但却有宗教性。厘清儒家义理体系与古代社会信仰系统的区别与联系,才能准确理解儒家的宗教性问题。孔子"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一语,点出了儒家义理体系与社会信仰系统之相关性与异质性统一的关系。"殊归",赋予了儒学作...
关键词:儒学 教化 宗教性 终极关怀 义理体系  信仰系统  同途而殊归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