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思政课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大学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哲学类    社会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自动化类    

被引量:399H指数:8北大核心: 40 CSSCI: 39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2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从“亚文化”到“后亚文化”:青年亚文化研究范式的嬗变与转换
1
《云南社会科学》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闫翠娟  出版年:201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与新时代青年文化自信建设研究”(项目号:18YJC710083)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研究对立面姿态出现的后亚文化研究,通过对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研究的多重批判,重新构建了亚文化研究的新视野、新语汇和新文化观。后亚文化研究强调青年亚文化的流动性、多变性、混杂性,高扬媒介在青年亚文化形成发展...
关键词:亚文化 后亚文化  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研究  后亚文化研究  
我国青年亚文化的历史演进
2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闫翠娟  出版年:201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与新时代青年文化自信建设研究"(课题编号:18YJC710083);天津市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联盟项目"新时代青年文化发展趋势与引领对策研究"(课题编号:19KDMY05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青年亚文化是历史变迁的产物和时代的症候。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青年群体身上留下了最鲜明的印记。20世纪80年代的愤青文化、20世纪90年代的顽主文化、21世纪00年代的嘲谑文化、21世纪10年代的参与文化,这...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 愤青文化  顽主文化  嘲谑文化  参与文化
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观的演进逻辑与理论品格
3
《马克思主义研究》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邢红梅  出版年:202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数据时代我国文化治理效能提升研究”(20BKS085);天津市社科规划“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研究专项(TJSSZX20-32)的阶段性成果。
如何认识和对待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待文化,形成了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系列文化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把...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文化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  文化自信
共享发展理念下的农村文化精准扶贫路径探析
4
《图书馆》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霞 赵美玲 滕翠华  出版年:2018
天津市中特中心2018年度重点项目;天津市社科规划重点委托项目"新时代决胜文化小康与增强文化自信问题研究"(项目编号:TJKSZDWT1801-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法治视阈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5YJC710055)阶段性成果
文化精准扶贫的提出,源自于共享发展理念下对我国文化扶贫范式的重新审视和反思,以及由此对文化扶贫路径的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当前我国农村文化精准扶贫提出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应以共享理念为指导,以"全民共享"...
关键词:共享 文化精准扶贫  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像叙事研究
5
《江汉学术》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苏海生 孙秀民  出版年:2019
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SKZZA2014001)
图像是人类社会个体观察与认知世界的重要载体与工具,它有静态与动态之分。随着视觉读图时代的来临,人们的"图像化生存"反映了图像化的信息以其富有变化的构图设计、多层次的色彩搭配以及延展性的想象空间建构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图像叙...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图像叙事 受众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流行语的流变特点、规律与趋势
6
《青年探索》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静  出版年:2021
2020年度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涌动与变奏: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思潮嬗变与青年价值观变迁研究”(项目编号:TJKS20-007)的阶段性成果。
青年流行语是时代变迁的“晴雨表”和折射青年生活感受、价值观念、社会态度与行为意识的“文化符号”。改革开放以来青年流行语基本经历了从政治话语到经济话语,再到经济和文化双重话语之下的多元话语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流行话语一方面...
关键词:改革开放  青年流行语 社会变迁 历史流变 发展趋势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提高育人效果
7
《黑龙江高教研究》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玉霞  出版年:2020
2019年度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人文社科)“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研究”(编号:2019SK145)研究成果。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八个统一"为当前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提供了基本遵循。其中,"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着力点,是提升立德树人水平的重要路...
关键词:显性教育 隐性教育 立德树人
“躺平”与“内卷”:青年心态的二重困境与超越
8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赛俊彦 闫翠娟  出版年:202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青年亚文化视域下靶向辨析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20JDSZK012);天津科技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新媒体赋能下大学生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创新研究”(YJSKC2021S62)。
“躺平”与“内卷”以相悖又相连的方式共同传递出当下青年群体的生存困境与心态失衡。“躺平”展示的是青年面对复杂生存困境的消极自我治愈,“内卷”反映的是青年在非理性竞争中的无意义内耗。青年出于对无休止竞争压力的逃避,以“躺平...
关键词:“躺平”  “内卷”  青年文化 社会心态
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略探
9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滕翠华  出版年:2022
2021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项目批准号21JDSZK128);天津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类项目(2021YJGB11)的阶段性成果。
在伟大的脱贫攻坚战中锻造形成的脱贫攻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和铸魂育人的价值使命具有高度契合性。推进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对于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推进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具有重要价...
关键词:高校 脱贫攻坚精神  思政课 课程融入 优化衔接  
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的理论逻辑与提升路径
10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玉霞  出版年:2021
天津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思政”专项项目(2020KCSZ014);天津市教委重大教改项目(A201005701)。
实践育人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系统工程。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仍然存在师资不足、开课质量缺乏保证、评价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作为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必要延展,思政课实...
关键词:高校 思政课 实践育人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