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小说    文学    长篇小说    文学史    叙事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哲学类    社会学类    轻工类    生物科学类    

被引量:2,892H指数:18WOS: 2 北大核心: 829 CSSCI: 1,051 RDFYBKZL: 44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8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语图互仿的顺势与逆势——文学与图像关系新论
1
《中国社会科学》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赵宪章  出版年:2011
语言艺术和图像艺术的相互模仿,在中外文艺史上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就其互仿效果而言,却存在非对称性态势:图像模仿语言是二者互仿的"顺势",语言模仿图像则表现为"逆势"。莱辛在其《拉奥孔》中就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将其纳入"文学...
关键词:语言  图像 符号  模仿
语图叙事的在场与不在场
2
《中国社会科学》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教授 赵宪章  出版年:2013
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文学图像论”(12AZW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场"与"不在场"不仅关涉语言显露真理的可靠性,也关涉文学叙事的真切性,即"不隔"或"隔"的问题。相对语言符号而言,图像叙事是一种在场的"图说",因为视觉器官的观看之道是"陷入"世界并栖居其中,在"看"与"被看"的紧密...
关键词:语言 图像 文学 叙事 在场
语图符号的实指和虚指——文学与图像关系新论
3
《文学评论》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赵宪章  出版年:2012
语言和图像有着不同的意指功能:前者是实指符号,后者是虚指符号,从而导致文学崇实、绘画尚虚的艺术风格及其不同的评价标准。语言和图像的关系史证明,能指和所指关系的"任意性"造就了语言的实指本性,"相似性"原则决定了图像的隐喻...
关键词:图像符号 文学空间 实指 虚指 语言修辞 评价标准  艺术风格  制作工艺  
“文学图像论”之可能与不可能
4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赵宪章  出版年:2012
作者主持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文学图像论"(12AZW005)的阶段性成果
从19世纪到20世纪,文学理论的母题经历了从"文学与社会"到"文学与语言"的蜕变,并且正在朝向21世纪的"文学与图像"渐行渐近。后者作为新世纪之"新学",参照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图像论",可将其命名为"文学图像论"。"文学...
关键词:文学 图像 理论  
语图传播的可名与可悦——文学与图像关系新论
5
《文艺研究》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赵宪章  出版年:2012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文学图像论"(批准号:12AZW005)阶段性成果
名实关系是语言学史的源头,也是延续至今的基本话题,说明为世界命名是语言符号的基本功能。语言也有不可名状之对象,这就是无形和虚指的世界。图像的虚指性决定了它的诱惑力和愉悦本质,并可在语言止步处为世界重新命名。于是,"可名"...
关键词:传播方式  图像化 文学 语言学史 语言符号  名实关系 重新命名  大众传播  
小说插图与图像叙事
6
《文艺理论研究》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赵宪章  出版年:2018
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文学图像论"[项目编号:12AZW005];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支持项目阶段性成果~~
小说插图起源于唐代以降的"立铺讲唱",变文变相、话本插图等是目前可见的早期案头化存留,以明清白话小说为典范的插图艺术则是它的超越和复现。从现场讲唱到案头读本是小说叙事的折叠,"插图"就插在叙事册页的褶皱中,以其明见性召唤...
关键词:小说 插图 叙事 图像
给新文学史重新断代的理由——关于“民国文学”构想及其它的几点补充意见
7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丁帆  出版年:201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乡土小说研究的百年流变>的阶段性成果;立项号为10JJD750012
因为种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我在《新旧文学的分水岭——寻找被中国现代文学史遗忘和遮蔽的七年(1912—1919)》里所要表达的观点尚有一些意犹未尽之处,在此,我想就以下几个若干问题做进一步论证。
关键词:补充意见  民国文学 新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断代 分水岭  旧文学
新旧文学的分水岭——寻找被中国现代文学史遗忘和遮蔽了的七年(1912-1919)
8
《江苏社会科学》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丁帆  出版年:2011
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断代分期一直存有多种不同的切分法,"1919说"是历时最长,至今仍然在教科书中使用的断代说。在这些切分法当中,恰恰被遗忘的是"1912说"这个不该被忘却的历史节点!无论是从推翻封建王朝和孙中山倡导的民国...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 1912  遗忘和遮蔽  
文学成像的起源与可能
9
《文艺研究》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赵宪章  出版年:2014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文学图像论"(批准号:12AZW005)阶段性成果
文学成像的前提是图像的生成。首先,图像源于"一画",意为自我意识萌生之后人与自然的"吻别"和认同;天人揖别和天人际会之二律背反是其内在张力,从而结构了图像表意的动因和势能。其次,"画"即"话",意味着语言与图像同源共生、...
关键词:图像 语言 文学 起源  
诗歌的图像修辞及其符号表征
10
《中国社会科学》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赵宪章  出版年:201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文学图像论"(项目编号12AZW005)的阶段性成果
诗意图是对诗意的模仿和再现,也可名之为诗歌的图像修辞。从其诸种图式可知,这一另类修辞格主要表征为诗语空白的填补和诗歌意象的具体化。由此,文本所编织的诗意在图像中直接绽开而变得"一目了然"。另一方面,诗意图所绽开的只是"诗...
关键词:诗歌 诗意图  符号  图像 修辞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