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语图互仿的顺势与逆势——文学与图像关系新论    

Asymmetry in the Mutual Imitation of Language and Image:A New Look at the Literature-Image Relationship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赵宪章[1]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南京210093

出  处:《中国社会科学》

年  份:2011

期  号:3

起止页码:170-18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SSCI、CSSCI2010_2011、NSSD、RCCSE、RDFYBKZL(收录号:453235)、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语言艺术和图像艺术的相互模仿,在中外文艺史上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就其互仿效果而言,却存在非对称性态势:图像模仿语言是二者互仿的"顺势",语言模仿图像则表现为"逆势"。莱辛在其《拉奥孔》中就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将其纳入"文学遭遇图像时代"的语境中重新探讨,就会有新的发现:二者互仿的非对称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有不同的符号属性;语言是"实指"符号,图像是"虚指"符号;实指的所以是"强势"的,虚指的所以是"弱势"的。因此,当二者共享同一个文本,就有可能导致语言对图像的解构和驱逐,或者延宕和遗忘。由是观之,在所谓"文学图像化"的境况中,语言作为强势符号的性质决定了它不会有损自身,图像仅仅充任了工具和载体,"图以载文",使文学藉此得以自我放逐。

关 键 词:语言  图像 符号  模仿

分 类 号:I0-0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