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中华民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共同体意识    文化记忆    交融    

研究学科:社会学类    经济学类    轻工类    哲学类    

被引量:218H指数:8北大核心: 23 CSSCI: 27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传统节日研究的三个维度——基于文化记忆理论的视角
1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王丹  出版年:20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与理论创新研究”(16ZDA16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民间文学作为‘一带一路’沿线民族交往桥梁的运行机制研究”(15JJD850011);中央民族大学2020年度社会学一流学科建设经费资助
传统节日是民众生产、生活节律和文化实践的记忆活动。理解传统节日起源的文化记忆如何转变成节日主体生活中的有意义的历史,是节日起源解释层面上的真实意图。传统节日包含传统要素与现代生活的相互作用,传统既在现实生活中,又与过去的...
关键词:传统节日 文化记忆 起源  建构  传承
“同源共祖”神话记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思想文化根基
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王丹  出版年:202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与理论创新研究”(16ZDA16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南方民族迁徙类口头传统研究”(19FZWB063)阶段性成果。
"同源共祖"神话在中国多民族中广泛流传,它以共同祖先为核心结构不同层级"家"的共同体及相关叙事表达、价值取向和生活范式。这类型神话及其历史记忆是关于族源和祖源的生命信仰和文化创造,通过口头讲述和体化实践方式记录和描绘多民...
关键词:“同源共祖”神话  中华民族共同体  思想文化根基  
非物质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逻辑与实践路径
3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王丹  出版年:202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与理论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6ZDA162);文化和旅游部委托课题“非遗蕴含的中国文化基因研究阐释及其应用途径——基于民间文学、民俗类非遗项目的研究”(项目编号:2021004)。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共同拥有的智慧结晶和精神财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为交融聚合的共享状态,具有多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传承、共同分享的生活属性,彰显多民族交往交流交...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民族共同体  交融聚合  共享传统  共识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实践模式
4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王丹  出版年:20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与理论创新研究”(16ZDA16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南方民族迁徙类口头传统研究”(19FZWB06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宝贵资源。在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非遗+旅游”“非遗+生产”“非遗+演出”“非遗+互联网”和“非遗+品牌”等五种行之有效的模式。少数民族地区要...
关键词:精准扶贫  非物质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地区
国内外收藏滇夷图册概说
5
《思想战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 祁庆富 李德龙 史晖  出版年:200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清代民族图册《苗蛮图》综合研究”成果之一(05JJD850138)
清代云南民族图册的出现远早于"黔苗图",具有独特的绘制风格,以"苗蛮图"、"苗图"指称云南少数民族图册是一种谬误,应当重新正名。"滇夷图"是与"苗蛮图"并行的清代云南少数民族图册。《滇夷图说》、《滇省迤西迤南夷人图说》、...
关键词:“滇夷图”  滇省夷人  图册 西式滇夷图  
“弟兄祖先”神话与多民族共同体建构实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路径
6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王丹  出版年:202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与理论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6ZDA16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南方民族迁徙类口头传统研究”(项目编号:19FZWB063)阶段性成果。
"弟兄祖先"神话的文化记忆是族源性和祖源性的,基于不同时代多民族民众的生活需要得以传承。中国"弟兄祖先"神话在每个时代的诸多民族中被反复讲唱,映现了多民族民众的生活期望和思想意涵。"弟兄祖先"神话的传统取向表现为"与洪水...
关键词:“弟兄祖先”神话  文化记忆 多民族共同体  
年龄结构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研究——基于定量分析的视角
7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央民族大学 王丹 张瑜  出版年:202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与理论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6ZDA162);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委托课题“非遗蕴含的中国文化基因研究阐释及其应用途径——基于民间文学、民俗类非遗项目的研究”(课题编号:2021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制度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描述统计和回归分析等定量研究方法,结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类别,传承人批次、民族、性别、所在地区等控制变量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年龄结构 能力建设  定量研究  
晋宁石寨山铜鼓朱鹭纹的文化阐释
8
《民族艺术》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祁庆富  出版年:2006
铜鼓纹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鸟纹,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铜鼓。本文论证石寨山铜鼓鸟纹原型出自朱鹭,即珍稀鸟类朱鹮。在此基础上,通过丹鸟崇拜、鸟耘舂锄、鹭羽饰鼓、羽人娱神等现象,进一步详证朱鹭纹铜鼓集中反映出百...
关键词:铜鼓  朱鹭纹  朱鹮 文化阐释
从文化关系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9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王丹  出版年:201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攻关项目"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与理论创新研究"(16ZDA16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与中华文化建设研究"(16JJD850019)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的特定区域性的一种整体性保护方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主创造的文化关系空间,实质是保护人的生活。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需要保护和建设的文化关系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即自然...
关键词: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关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10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林继富  出版年:2024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中华文化认同基因研究”(23JJD850002)。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离不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性和民族性,不仅得益其科学的保护传承,并且以其多种实践形式创造新的文明形态。在全面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赓续中华文明传统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强烈的历史主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保护传承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