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实践模式    

Practic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with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丹[1]

WANG Dan

机构地区:[1]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北京100081

出  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与理论创新研究”(16ZDA16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南方民族迁徙类口头传统研究”(19FZWB063)。

年  份:2020

卷  号:40

期  号:5

起止页码:64-6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SCI、CSSCI2019_2020、NSS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宝贵资源。在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非遗+旅游”“非遗+生产”“非遗+演出”“非遗+互联网”和“非遗+品牌”等五种行之有效的模式。少数民族地区要进一步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能力建设,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本属性,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保护和创新传承,引导社会各界合力参与、明确责权、各负其职。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不仅是改变物质上的贫困,而且要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重塑社区;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延续民族的文化智慧,使脱贫攻坚从外力推动向自我发展转化,进而成为以各族人民群众为中心的事业。

关 键 词:精准扶贫  非物质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地区

分 类 号:C954[民族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