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大学生    乡村    马克思主义    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哲学类    社会学类    轻工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被引量:392H指数:9WOS: 1 北大核心: 45 CSSCI: 46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2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边疆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辩证逻辑
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云南省委党校民族和文化教研部 邹丽娟 赵玲  出版年:20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8BKS121)阶段成果。
边疆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呈现为一组辩证互动的逻辑。实现高质量发展,能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具体路径,它可以使边疆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真正体验得到平等性、同一性...
关键词:边疆 民族地区 高质量发展  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践的思考
2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余文兵 普永贵  出版年:2021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重点项目“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云南边疆各民族历史性跨越的伟大实践与宝贵经验研究”(2021tdxmzh03);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专项(YNWR-QNBJ-2019-139)资助项目;云南民族大学2020年校级教改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南实践的鲜活案例与教学应用研究”阶段成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战略性任务,是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 教育常态化  守正创新  
新时代云南跨境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略
3
《贵州民族研究》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邹丽娟 伍佳  出版年:2019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8BKS121)的阶段性成果
新时代云南跨境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边疆安全、推进边疆民族团结进步建设的重要前提。目前云南跨境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具备了情感、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基础,但受该地区地理位置、民族构成、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跨境民族地区  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法律与社会性别平等——以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保护为例
4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云南民族大学马列部;云南民族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王珊珊 赵丽珍  出版年:2005
目前我国立法还缺乏明确的社会性别理论影响,因而没有很好地起到保护女性合法利益的作用,研究法律中的社会性别,特别对我国现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关于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保护条款进行分析,指出该法在保护农村妇女土地合法权...
关键词:性别平等 法律机制 农村妇女 土地承包经营权 法律保护
文化自信与民族地区乡村产业振兴——以曼夕布朗族茶业复兴实践为例
5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舫 保虎  出版年:2020
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方略研究”(项目编号:18ZDA118);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缅边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文化互动研究”(项目编号:19CMZ041)。
国家级"非遗"项目布朗族弹唱对曼夕村民文化自信具有重要形塑作用,"非遗"项目带来的文化自信可辐射至乡村产业发展等方面。文化自信对民族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具体表现为:文化自信激发民族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文化资源的资本化...
关键词:文化自信 民族传统文化 文化资本 产业振兴  布朗族
思政元素:内涵与特征、种类、来源、挖掘与融入原则
6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祝华 保虎  出版年:2023
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单位资助项目(BE2204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20VSZ127)。
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的灵魂,是课程德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抓手。教师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首先就得弄懂悟透思政元素,围绕“是什么、有哪些、在哪里、怎么挖和怎么融”的逻辑进路,准确把握思政元素的内涵与特征、种类、来源、挖掘和融入教学...
关键词: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  德育 课程价值
“中华民族一家亲”模式研究
7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云南民族大学校党委;云南民族大学科技处;云南民族大学纪检监察学院;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荣 王明东 肖建乐 耿嘉懿  出版年:2020
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重大项目资助《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2020)阶段成果。
“中华民族一家亲”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经历长期的探索于党的十八大之后由新一代领导核心明确提出。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治理模式,它有着独特的自身规定性:赋予各民族在大家庭中平等的主体地位,契合于中国传统“和...
关键词:中华民族一家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治理  中国梦
劳动的自由与自由的劳动:马克思“非物质劳动”时代新意解读
8
《湖南社会科学》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保虎  出版年:2020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研究”(编号:18JZD008);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编号:2020J0358)。
劳动不仅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也是人类生存、发展之前提。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古典经济和黑格尔的劳动哲学具有双重扬弃之革命意义。马克思"非物质劳动"蕴含着对"自由"之探讨,既秉承了斯密、李嘉图"自由"意义上的理想劳动追问,同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价值  非物质劳动 新时代  
理解环境司法的三重逻辑
9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云南大学法学院;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启梁 张丽  出版年:2020
2020年度云南省教育厅项目(2020J0359)。
环境司法的产生、发展和运作,根植于政治、法治和体制三重逻辑的共同塑造。政治方面,党的领导是建构环境司法的核心力量,"条块"治理结构决定着环境司法的生成路径,而"政法体制"则塑造了环境司法的回应机能。法治方面,环境司法的形...
关键词:环境司法 党政体制  “条块关系”  政法体制  政治逻辑 法治逻辑  体制逻辑  
区域联动视角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实践——基于对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的研究
10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吕伟 熊国刘 缪志鹏 姜佩琳  出版年:2020
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重大项目资助《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2020)阶段成果。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维护国家统一、巩固民族团结、推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的指导之下,民族团结进步由最初的“活动”上升为“工作”,标志着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提...
关键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