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博物馆    考古    艺术    文化遗产    教学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哲学类    社会学类    

被引量:27H指数:3北大核心: 12 CSSCI: 1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建筑可阅读:作为遗产的图书馆空间再造与功能重组研究
1
《图书馆杂志》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王毅 赵晋凯  出版年:2021
国家文物局政府采购项目“文物保护利用基础性制度研究”(项目编号:2017-185)的课题成果之一。
遗产类图书馆既具有文化遗产的不可再生性又具有图书馆的公共性,此类图书馆蕴含深厚的历史积淀,其建筑本身就是可阅读的,是图书馆空间再造与功能重组的重要资源。本文基于现场调查与网络调查,梳理我国此类图书馆的现状,对其类型、价值...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空间再造  功能重组  文化遗产
良渚与中国百年考古——被低估的中国新石器时代
2
《中国文化研究》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刘斌  出版年:2021
1921年河南渑池县仰韶村的发现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开端,如今考古学在中国走过了整整100年的时间,中国考古事业与中华民族百年共进。在一代代考古人的辛勤耕耘中,考古学获得了持续的成长与发展,为中国历史和文化建设做出了巨...
关键词:良渚  百年考古  新石器时代 中华文明
“书写性”与清初隶书的复兴——以朱彝尊等人书作为例
3
《文艺研究》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王珅  出版年:2016
有清一代是隶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从清初汉隶复兴到碑学兴盛主导书坛,三百年间风起云涌、名家辈出。纵观这一段隶书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感受到清初隶书与乾嘉之后在审美趣味上的不同。清初书家对汉隶的"书写性"有着明显的热情。这表...
关键词:书写性 朱彝尊 隶书 清初 审美趣味 个性鲜明  汉隶  美术字
朱彝尊与清初的访碑活动
4
《齐鲁学刊》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王珅  出版年:2016
十七世纪中叶,明清朝代更迭带来社会的动荡和文化氛围的变迁,新的学术方法和观念随之产生。以金石、考据为特色的实学运动风起云涌,在此背景下产生的"访碑"活动令文人士大夫趋之若鹜。清初的著名学者朱彝尊便是这一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关键词:朱彝尊 金石学 访碑  考据 《曝书亭集》  
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困境与推进策略
5
《学园》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章潇  出版年:2015
由于对通识教育之"通"存在误解,大学的通识教育往往被简单地"兑换"为许多跨学科的概论、导论性质的基础课程,失去了通识教育本该有的贯通、通透、精深之义。通识教育在研究型大学中的推进,需要重考通识教育的核心理念,精选高层次的...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  通识教育 经典名著
书法史研究的“问题”——专访白谦慎
6
《美术观察》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陈文波 白谦慎  出版年:2021
书法史领域在个案研究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抱有更宏大的关切,围绕诸如经典的形成与传播、制度、形式、视知觉等重大议题展开对话。经过从形式分析、图像学到社会史的研究范式转换,我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书法史图景,...
关键词:书法史 理论关怀  个案研究 艺术社会史  数字人文  
高校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策略与途径——以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为例
7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杭州浙大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 朱于心 汤菡 饶阳 虞仲瑛  出版年:2022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在服务浙江大学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文创产品创新设计路径,持续创新产品内涵、形态及推广形式,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博文创模式。
关键词:博物馆 藏品 文创产品  创意开发
文明交流对话视野下世界遗产的生产:以陆海丝绸之路为例
8
《民族艺术》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王毅 沈阳  出版年:2022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海洋遗产研究”(19JZD056)阶段性成果。
世界遗产的生产体现了权威遗产话语的重要特征。但近年来,随着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咨询机构评估意见的大规模改动,世界遗产的可信度遭到了质疑。通过梳理UNESCO近年来发布的文件与推动的项目可见,世界遗产应在推动文明对话、合作以及...
关键词:世界遗产 丝绸之路 权威遗产话语  文明对话 遗产生产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香港书法
9
《新美术》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陈雅飞  出版年:2021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香港书法研究(1911-1941)”课题成果,项目批准号:16FYS009。
20世纪上半叶的香港书法,随着遗老和文人的到来,书法传统得以引入和展开。在此移植过程中,广东传统和中原传统相互交织,缔造了香港书法的早期面貌,同时也在现代社会结构中,透过雅集、展览、出版、教育等活动,体现出中国书法从精英...
关键词:地域因素  帖学 碑学 书法传统 移植过程  现代社会结构  二十世纪上半叶  走向大众
《非非画报》:研究香港早期美术社团的珍贵史料
10
《美术研究》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陈雅飞  出版年:2018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香港书法研究(1911-1941)"[项目批准号:16FYS009]的课题成果
《非非画报》创刊于1928年5月26日(浴佛节),第一期到第六期均有专号,分别为浴佛号、屈原号、游泳号、孔子号(又名圣诞号、孔圣号)、渊明号(又名菊花号)、新年号(又名梅花号),此后无专号,但直至1930年7月第12期均...
关键词:非非画报  国画研究会香港分会  香港书画文学社  香港  广东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