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戏曲    小说    文学    宋诗    《沧浪诗话》    

研究学科:自动化类    哲学类    

被引量:76H指数:4WOS: 3 北大核心: 43 CSSCI: 50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蓄意隐喻理论及其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
1
《外语研究》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吴迪 李雨晨  出版年:2022
湖南省哲社科基金项目“汉语方位词‘东’的概念隐喻及空间认知机制研究”(编号:17YBA088)的阶段性成果。
当下语言和思维中的隐喻研究似乎存在一个悖论,即隐喻在使用过程中不一定被当作隐喻,具体表现为在实际话语交际中,有些隐喻是说话人的蓄意而为,激活了跨域映射,而有些隐喻则不是。加入“交际”维度后,就可以通过判断隐喻是否被蓄意地...
关键词:蓄意隐喻  非蓄意隐喻  三维模型 话语分析
华族离散与身份认同--马新及印华女性小说的例析
2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 马峰 朱崇科  出版年:2016
华人移民分布于世界各地,在离散的过程中总会涉及身份认同问题。透过东南亚华文女作家的小说,可以管窥华族离散与身份认同的差异。其中,马来西亚与印尼的华人都属于国家的少数族群,他们都难免受到主流族群的压制。马来西亚华人受到官方...
关键词:离散  认同  马华女作家 新华女作家  印华女作家  
从20世纪30年代梅兰芳的戏曲跨文化传播看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路径
3
《文学评论》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 郭超  出版年:2023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20世纪以来的戏曲跨文化传播与现代中国的文化认同研究”(21CB1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梅兰芳20世纪30年代的公演舆论营造了一个中外言说的交流场域。中方的舆论宣传既影响了西方的评论话语,本身也是对传统戏曲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探索。1930年访美期间,胡适通过“原始文化”的思想潮流迎合西方对古典传统的“浪漫化”...
关键词:梅兰芳  戏曲跨文化传播  原始文化 东方主义 民族性和普遍性  
重审“静穆”说——从鲁迅与朱光潜的“希腊”论争说起
4
《文学评论》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 李雪莲  出版年:2019
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希腊人文主义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7BZW134)阶段性成果
鲁迅与朱光潜关于“静穆”说的论争,是中国现代文人在“希腊”理解上一次充满分歧但有着重要意义的论争。对这次论争的内涵进行重新探析,可以发现隐藏在背后的是两种相异的希腊观,以及所联结的文艺观、历史观,甚至人生观的分歧。在当时...
关键词:静穆 朱光潜  鲁迅  希腊  安顿
概念的双重迷宫:元宇宙及其框架内的游戏研究
5
《文艺理论研究》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 郭超 耿希文  出版年:2023
元宇宙(metaverse)的概念于1992年首次出现,经历短暂沉寂后于2021年因微软、“脸书”(Facebook)和罗布乐思(Roblox)等对其的挪用而被“重新发现”。因为微软的“混合现实”(MR)和罗布乐思的“虚...
关键词:元宇宙  超越  时间  空间  操演  文化工业
论鲁迅《我的失恋》的“打油”与模仿
6
《鲁迅研究月刊》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 姚鹏举  出版年:2017
鲁迅《野草》中的《我的失恋》,有一个副标题——拟古的新打油诗。这个副标题很早便被和此诗关系密切的孙伏园在《京副一周年》中予以解释了。可能是这个原因,其中的"拟古"和"打油"较少被统一论述。两个词放在一起很有意思,
关键词:《我的失恋》 鲁迅  模仿 《野草》  打油诗 副标题  孙伏园 统一论
中国当代电影文化地理空间转向研究
7
《电影评介》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 杨蓥莹  出版年:2020
2020年度高校基础科研业务费立项项目“中国城市电影空间生产转向研究”(项目编号:20wkpy110)阶段性成果。
"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故事生产和形象建构,内含观众对混杂性、对话性以及共享性的强烈渴求(李道新语)。"[1]全球化与后全球化浪潮持续引发在地性交互的思考。伴随20世纪末以来的商品物质激增和消费主义盛行,产生多元化话语,又因...
关键词:阶层差异 混杂性 人工智能  现代生活节奏  智能手机 中国当代电影 移动终端  消费主义
同时代人的文学与批评——黄子平《文本及其不满》新著主题论坛实录
8
《现代中文学刊》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不详 黄子平 钱理群 李浴洋(整理) 赵园 陈平原 吴晓东 杨联芬 贺桂梅 董秀玉  出版年:2020
时间:2019年10月27日14:30—17:30地点:北京首创郎园Park·兰境艺术中心主办:活字文化嘉宾:黄子平、钱理群、赵园、陈平原、董秀玉、吴晓东、杨联芬、贺桂梅主持:李浴洋李浴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在这个非常...
关键词:黄子平  同时代人  《文本及其不满》  主题论坛
论维尔比夫人的翻译哲学思想
9
《符号与传媒》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 孙凤 屠友祥  出版年:2019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建符号学基本原理视域下的符号否定性与本体论研究”(17BZW003);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普通符号学与生态符号学研究”(16JJD740014)阶段性成果
维尔比夫人理论中的"翻译"是一种在大脑中自主进行的"转化",是自动进行且无法取消的认知活动,是思想翻译。在表意学理论体系中,"翻译"作为方法论而存在,意义混乱问题出现的根源之一就在于这种自主翻译功能的停滞或退化,对"翻译...
关键词:维尔比夫人  表意学  翻译哲学 结构相似  向上的翻译  
从“蛮荒的日夜”到“另一种时间”:论张爱玲的时间观与女性叙事
10
《文艺争鸣》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 杨蓥莹  出版年:2020
20世纪40年代的魔都上海,张爱玲的才气震惊文坛,那是她“传奇”时代最惊艳的惊鸿一瞥。身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尽管张爱玲说她没有写史的志向,也不想触及革命、历史这样的主题,而只写“男女之间这些不相关”的事情。但是...
关键词:女性叙事 身世之感  张爱玲  一支笔  蛮荒 历史背景 苍凉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