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中国共产党 高校 马克思主义 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自动化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被引量:1,395H指数:14EI: 1 北大核心: 148 CSSCI: 160 CSCD: 1
-
排序方式:
-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重逻辑
- 1
- 《江淮论坛》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虞志坚 出版年:2020
- 南通大学2020年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德树人视域下‘四史教育’融入‘毛中特’课教学的路径研究”(2020B10)。
- 把“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理论逻辑上,“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思致相因。在历史逻辑上,“四史”教育与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相融相通。在实践逻辑...
- 关键词:“四史”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程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
- “第二个结合”深层逻辑的三维分析
- 2
- 《马克思主义研究》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尚庆飞 出版年:2023
- 国家社科基金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项目“‘两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机制研究”(22VRC009)的阶段性成果
- 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深层逻辑,不能单纯拘泥于文化逻辑层面加以理解,而应当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现实场域,从历史、理论和现实三个维度加以全景式透视。从历史维度而言,马克思主义基本...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个结合”
- 乡村文化振兴的提出背景、目标指向和推进思路
- 3
- 《广西社会科学》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中文 出版年:2022
-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研究”(2020SJA1608)。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振兴乡村,是新时代中国必须破解的现代化发展难题,而文化振兴对于乡村振兴来说具有先导性。乡村文化振兴是一项自觉性很强的社会文化实践活动,乡村文化振兴的理想目标指向、现实目标指向和价值目标指向三者的有机统...
- 关键词: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振兴 党建引领 创新驱动 村民共建
- “后真相”时代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 4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鹏 王坤 出版年:2022
-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人文社科期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研究”(20MLB009)。
-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精神屏障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系统的灵魂,事关党的执政安全和国家的政治稳定。然而,“后真相”时代的到来,使我国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挑战,主要表现为四大风险:话语权或“削弱”或“旁落”...
- 关键词:后真相 网络空间 主流意识形态 挑战 路径选择
- 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法立法范式的转型
- 5
- 《人文杂志》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汪银涛 吴延溢 出版年:2019
-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中国特色合宪性审查的逻辑、规范与经验研究”(2018SJZDI040)
- 人工智能技术在职场的应用给劳动法的制度格局带来挑战:企业用工形式的多样化造成了劳动关系从属性的弱化,撼动了劳动法的理论基础;“机器换人”不断增加人们的就业危机感,同时也揭露了我国就业保障体制的弊端。我国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仅...
- 关键词:人工智能 从属性 灵活用工 立法范式
- 数字变革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探析
- 6
- 《理论探讨》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黄红平 巢华 出版年:2024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逻辑考量与实践路径研究”(18BDJ039);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通大学基地专项研究课题一般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发扬伟大斗争精神研究”(YB07)。
-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特征、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先进生产力,是数字时代生产力发展的新向度。数字变革集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于一体,以数字思维、数据要素、数字技术、数字平台引领劳动要素的数字化变革...
- 关键词:数字变革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 新时代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建设的理论架构
- 7
- 《学习与实践》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通大学基地 黄红平 出版年:2021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逻辑考量与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8BDJ03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8YJA710004)
- 区别于西方学者把政治能力视为一种政治体制能力,中国话语下的政治能力特指履行领导职责所必备的首要能力。这一话语概念的内涵要素经历了一个由"政治两力"向"政治三力"逐步完善和定型的过程。从逻辑理据看,新时代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建...
- 关键词:领导干部 政治能力建设 全面从严治党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科学内涵、辩证关系和实践创新
- 8
- 《探索》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余卫国 出版年:2022
- 南通大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专题研究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信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路径研究”(TDZX2012),项目负责人:余卫国。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更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两个结合”作为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具体体现,既...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个结合” 科学内涵 辩证关系 实践创新
-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价值和出场路径
- 9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南通大学政治学院 余卫国 出版年:2014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中国哲学范式原创建构的理论和方法研究"(06JA720017)阶段性成果
- 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呼唤全球性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不同生态文明之间的对话,以及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独特生态智慧的儒家生态伦理学思想的出场。而如果说儒家生态伦理学思想作为儒家在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有机统一...
- 关键词:生态危机 生态文明 生态伦理学 儒家 核心价值 出场路径
-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创新
- 10
- 《廉政文化研究》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鹏 王宁 出版年:2021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6BZZ002);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MLB009)。
- 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标识,其所蕴涵的红廉精神是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可资利用的宝贵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对于运用历史智慧推进新时代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引领高校廉政...
- 关键词:红色文化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现实困境 路径创新